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精)

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精)
作者: [日]半藤一利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精)
ISBN: 9787213110863

作者简介

半藤一利,生于1930年,日本作家,随笔家,被誉为日本“昭和史著作一人”。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文艺春秋出版社,历任《周刊文春》《文艺春秋》杂志主编、专务董事、出版社顾问等职,创作了包括《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圣断:昭和天皇与铃木贯太郎》《莱特岛海战》《珍珠港的一天》《日本宪法200天》《荷风的战后》《昭和史》(全二卷)等数十部作品。1993年,其作品《漱石老师》获第12届新田次郎文学奖;1998年,作品《诺门罕之夏》获第7届山本七平奖;2004年,作品《昭和史》获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

内容简介

“唯有置之不理” 7月27日a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震撼了东京的中枢神经,那一 天决定了日本的命运。当日晴空万里,清晨时分仿佛就已经可以感受 到中午的酷热。午夜时分,就在相关人士认为今夜可以平安无事的时 候,一串来自国外的无线电波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日本迎来了历史性 的转折点。 自开战b以来已有4年,眼下日本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许 多相关人士深知,仅靠日本一国之力对抗整个世界,最后的结局只有 投降或者战斗到底,决定命运的时刻已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此时他 们是以一种既出乎意料又理所当然的心境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然 a 《波茨坦公告》发布时间为7月26日,7月27日为日本方收到公告的时间。——译 者注 b 此处的开战指的是日本正式以国家之名对外宣战。——译者注 而,混乱的局面和紧张的情绪是无法掩盖的,尤其是军队,到处弥漫 着惊慌失措和狼狈不堪的气氛。中央各部委的人一上班,军人们就异 口同声地喊道:“喂,上面有斯大林的名字吗?”等到从刚刚的惊慌 失措中平静下来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苏联没有对日宣战,斯大林的 名字当然没有出现在公告上。 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并因此而振奋起来的是外务省。数月以来, 外务省的领导们就一直在暗地里盘算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军方 号召在本土进行决战,人民又对此深信不疑,在这种狂热气氛中,终 战一事一直未能公开。在收到公告之际,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成 为——不,确切地说是已经成为“主角”了。 在紧急干部会议上,外务次官松本俊一、条约局长涩泽信一、政 务局长安东义良围在外务大臣东乡茂德身边,彼此交换了意见。他们 就接受《波茨坦公告》一事达成了共识。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 注,那就是苏联的态度。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立国苏联政府就日本 问题的意见曾在波茨坦会议上被征求过,但它并没有在公告中签名。 对此,有人分析说,这可能意味着苏联将永久保持中立。公告应该接 受,但是撇开请苏联开展的已经着手的和平调解请求工作,立即接受 公告也并非上策。最终他们达成静观其变的共识,这对日本来说或许 是个明智之举。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7月27日上午11点,东乡外长进宫觐见天皇。 在将《波茨坦公告》的临时译本毕恭毕敬地呈上后,东乡用低沉而颤 抖的声音向陛下说明了下列事项:公告里没有苏联首脑的签名;国体 或陛下的地位仍未明确;“无条件投降”一词仅适用于军方。 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天皇说:“无论如何,至此终于有 望终止战争了。我想仅此一点便足以让人高兴了。尽管还有各种讨价 还价的空间,但原则上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如果不接受,战争 就要继续。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遵照天皇的旨意,最高战争指导会议a于下午1点30分召开了一次 例会。此时,除东乡外长外,其他5人都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 是一纸宣言而已。另外,当天下午还召开了内阁例会,全体阁员一致 赞成东乡外长提出的“静观”策略。 至此,日本政府决定采取“静 观其变”的态度,对公告不作回应。在这里,日本政府犯了一个极大 的错误。《波茨坦公告》在其结尾处明确指出:“不得与以上条件相 左。”换句话说,同盟国的意思是除了接受公告之外,不接受任何形 式的谈判或斡旋。然而,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上,竟无一 人认为这是个“最后通牒”b。 本书全景展示了日本战败投降之前的8月14日中午至8月15日中午,围绕《终战诏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清晰地讲述了日本在最终覆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各方势力、各个阶层对待投降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