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盾之歌(瘟疫与免疫的生命竞技场)

剑与盾之歌(瘟疫与免疫的生命竞技场)
作者: 刘欢|责编:张颖兵//梅莹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剑与盾之歌(瘟疫与免疫的生命竞技场)
ISBN: 97870306775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线索 弥诺斯迷宫
  “忒修斯走进了克里特岛上的迷宫里,跟随着公主赠予线团的指引杀死了弥诺陶洛斯并走出了迷宫。”
  —— 如何科学确证病原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证病律是人类发现疾病源头的科学思维法则。
  **章 公元一九一〇
  1910年的圣诞节前夜,哈尔滨车站走出了一位医生,他是一个年轻却坚毅的中国人。与他一同抵达车站的助 手携带着行李箱,里面装着远超过当地医疗水平的医学器材。
  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已近走向了末年,寒风中穿梭在哈尔滨大街上的都是俄式大马车,在中国境内修建的铁路却被外国人控制着。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官员将这位年轻医生和他的助手安顿在旅店住宿。第二天,医生一行便前往清政府道台衙门,紧急磋商如何应对一场可怕的疫情——鼠疫。
  道台大人一筹莫展,莫说是在应对这种可怕传染病方面毫无头绪,就连对当地的日常治理他也早已力不从心。几年前的“日俄战争”,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攫取利益的冲突的集中爆发。此时中国东北的境况更不如前,猖獗的鼠疫从哈尔滨向南蔓延,形势十分严峻。值此危急时刻,这位医生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就是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祖籍广东新宁县,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曾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学习工作。从 1907 年开始,伍连德受聘在清政府从事现代医学和卫生事业。1910年,清政府任命伍连德担任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前,这里已报告出现了严重的传染病。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和咳血,皮肤会变成紫色继而死亡。1910年9月,靠近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地区,人们已经听说这种被描述得十分可怕的疾病在俄国许多捕杀旱獭的猎户中发生。满洲里居民争先恐后购买车票逃走,中东铁路沿线陆续发现有人感染,到 11 月初鼠疫传播至哈尔滨至少已经过去了6周的时间。
  当地的医生向伍连德他们介绍了情况,传染病在一个月前已经开始发生,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光是圣诞节这一天就病死了 10 人。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尽可能地看护患者,根本谈不上隔离和救治。道路上时常会发现病亡的尸体。尽管当地政府承担简单的丧葬费用,但是人们不愿报告染上了疾病,因为这样会招来入户调查和强行消毒,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自己大祸临头。
  傅家甸,一个哈尔滨附近的小城镇,境况比哈尔滨更加不容乐观。刻不容缓,伍连德立即动身前往调查。抵达傅家甸之后,这里的卫生条件与哈尔滨的巨大差异直入他的眼帘。简陋的居民住宅散落在城镇中,原本泥泞的土路已经覆盖上厚厚的冰层,这才是那个年代中国大多数地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外来官员的到达,进一步加深了当地居民们对该传染病的恐慌。
  当局几乎不能为调查提供帮助,伍连德获准使用政府 电报专线,直接将情况汇报给外务部。位居外务部右丞的施肇基正是伍连德此次任命的举荐人,他在清政府风雨飘摇 之际,力陈控制鼠疫对时局的重要性,尤其在日俄两国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这个庞大却孱弱的帝国承受国际压力之际。他甚至允许伍连德直接用英文及时报告。
  伍连德抵达东北的第三天,对一名女性死者进行了解剖。这名死者是前一天晚上出现严重症状而死亡的,伍连德和助手林家瑞立即赶往死者家中,在简陋的房间里完成了 尸体解剖。为了确证引起疾病感染的原因,他们收集了死者的血液和心、肺、肝、脾的组织块,一部分存放在装有福尔马林的样品瓶中待鉴定,另一部分用于实验室细菌培养。
  很快,他们回到当地的医护病房,将一个临时房间作为实验室,对收集的组织样品进行染色观察。在所有的样品中,他们都观察到了不寻常的病原——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这些病原在显微镜下呈杆状,成群成片地分布在组织样品中,是典型的鼠疫杆菌细菌形态。
  为了进一步确证观察结果,伍连德和助手对样品进行了细菌培养。他们带来的琼脂培养基适于细菌生长,经过三天的培养,再次印证了之前染色观察的结果,导致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被“捕获”。
  伍连德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朝廷,当地政府官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