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邓小平的故事/青少年走近领袖人物丛书
ISBN: 9787210143659
罗范懿,男,湖南安仁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作家。曾任县市宣传文艺机关负责人、教育集团德育顾问、大学学科带头人等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活动发起人、两次率队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新中国首批“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曾出版著作31部,近500万字,其中“马恩列传记故事系列”入选联合国中文读书会新书种,报告文学《信仰是怎样铸成的》获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现为中国人学学会、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
1 革命军的烙印 在四川省东北部、成都 平原的边缘丘陵区,有一个 古老的小城镇,秦统一中国 时立县,宋代开始称之为广 安。这里离省会成都200多 公里,南距长江重镇重庆 100多公里,素有“地枕巴山 ,城环渝水,东岭茶铁之乡 ,西溪鱼虾之出”的美誉。 这片土地既不贫瘠,也不富 裕发达。但在这片土地上所 出稻米、苞谷、蚕丝、布匹 等产品却质地特优,特别是 布匹,谓为“筒中黄润,一 端数金”。正因为如此,广 安又有“金广安”之称。 除物产丰饶之外,这里 的文化教育也不落后,在全 国可算中等水平。广安凭其 自然条件,本来可以自给自 足,广安应得平安。然而, 社会动荡、天灾困扰,广安 不安。 这片成都平原的边缘地 区,交通不便、环境闭塞, 尽管如此,这里兵、灾、饥 、疫“四患”依然不断。就说 兵患:隋唐兵家征战,宋末 南北交兵,明末农民起义, 清朝滇人人掳……这里无不 打上烙印,广安难得安宁。 距广安城北约10公里处 是协兴乡,距协兴乡场镇约 2公里处是姚坪里(今牌坊 村)。在这里,随处可见一 座座坐北朝南的马蹄形农家 宅院。 在这众多宅院中,有一 家院落:白灰墙,木头门, 青瓦顶。一排正房的两边各 有数间偏房,院子对面是一 口不大的池塘,院子四周到 处是梯田和坡地,种满了水 稻、玉米等农作物,院后蜿 蜒着一条小溪。 这宅院的主人姓邓,祖 上从江西吉安迁徙过来,在 此已繁衍10代有余,清代曾 出过翰林,后升至大理寺卿 。大理寺为古代中央的审判 机关,大理寺卿,相当于现 在的最高法院院长。但仅风 光一时,邓家便渐渐衰败, 书香墨迹无人继承,就连耕 地也渐渐失去。 传到邓绍昌的父亲手上 ,家里已十分穷困。直到邓 绍昌当家的时候,家中才慢 慢添置了十几亩地。 邓绍昌为邓家三代单传 ,他13岁娶妻成家,第一任 妻子张氏,不到两年病逝, 没留下儿女。第二任妻子淡 氏,出自广安望溪乡一支旺 族,清代曾有人在湖北、江 苏、甘肃出任知县,家业比 邓家家业大得多。 1904年8月22日,淡氏继 头胎生了长女之后,又一个 男婴,在那座白粉墙的马蹄 形宅院里诞生。三代单传的 邓绍昌自然喜出望外,捧在 手中如掌中之宝,并取大名 邓先圣,学名先贤,乳名贤 娃。 邓绍昌小时候读过一点 书,“先”字是按孩子的辈分 排行,“圣”字他是挑了又挑 的,懂得是什么意思,说明 他对孩子寄予了厚望。 广安县所在的以重庆为 中心的川东北地区,早在20 世纪初就受到了维新改良思 潮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宣传家邹容,就是当地巴县 人,邹容的一篇战斗檄文《 革命军》,如满天阴霾中的 一道闪电,震撼了中华大地 ,同时也给他家乡的人和家 乡的革命运动带来了直接的 影响。 1906年,孙中山的同盟 会在重庆建立了支部,进一 步推动了四川的革命斗争进 程。1907年开始,同盟会 在四川各地先后举行了好几 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 1911年9月25日,同盟会会 员吴玉章等人便已在四川荣 县领导起义,宣布独立。同 年11月,同盟会在重庆地区 的长寿、涪陵宣布起义。11 月21日,广安的同盟会率军 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 政府。11月22日,同盟军 的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标志 着清王朝在重庆的封建专制 统治覆灭。 辛亥革命爆发,邓先圣7 岁。父亲邓绍昌正值25岁上 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 他一直热心于外部世界,热 心于社会事务,在川东地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活跃 和革命起义蓬勃发展之时, 极力支持辛亥革命,并且在 地方上参加了辛亥革命的武 装暴动。在广安的革命军中 ,他还当起了类似排长那样 的小指挥官。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