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手札:醉眠秋共被》

《李白杜甫手札:醉眠秋共被》
作者: 古人很潮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5.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李白杜甫手札:醉眠秋共被》
ISBN: 9787510478642

作者简介

古人很潮,古人很潮MOOK系列短篇集主编,遇见猫走不动路星人,风趣幽默,热爱生活。 擅长挖掘历史有趣的一面,对古代历史如数家珍,希望通过轻松有趣的口吻,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代表作:《公子世无双》《君子温如玉》《李白与君天下游》《魏晋美男志》《苏轼:人间惊鸿客》《君自长安来》《词话少年间》《历史大咖秀》。

内容简介

初见李杜 故事开始于公元744年,也就是天宝三载。 此时的李白43岁,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的名义遣离长安,他沿黄河东下,打算取道洛阳前往山东。 此时的杜甫32岁,由于进士考试落第,他周游齐赵(今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一带)后返回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想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结交三五好友,再入长安求取功名。 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杜甫听闻了李白会途径洛阳的消息,为一睹他的风采并尽地主之谊,早早在此等候。 总之,他们两人在东都洛阳会面了,像晴天里的太阳和月亮碰了头。 采编青史,纵阅黄卷,“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 两人会面后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无奈杜甫不得不离开洛阳,要回到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祖母处。于是意犹未尽的他们,便相约下次定要结伴同游,好好来一场远离烦嚣之旅。 初见的洛阳 关于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的情景,可考的史料记载寥寥无几。但幸而,见证了他们会面的洛阳城,却透过文字重现于人们眼前。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从唐时东都的城墙上向下俯瞰,能看到城内充满唐代风韵的“一百三坊三市”,熙熙攘攘,来往繁华。胡人汉人衣着迥异,不同民族间文化交融异彩纷呈。 西域的胡商步履奔忙,他们把大唐文化驮在骆驼背上,随着驼铃轻摇,清脆的回响传遍丝路的每个角落。城内寺院钟鸣,胡乐随声附和。随着胡乐飘飞的,是姑娘跳起胡舞时旋转的瑰丽裙摆,转啊转,转过山水,化作盛唐的华彩霞光,和着乐声与清脆的铃声,横亘在整个东都的天空上。 在这里,无论是让文人意趣盎然的园林别业,还是白居易的履道里居所,抑或是裴度的集贤园园林、李德裕的平泉庄别业,都在繁华中透出远离政治旋涡的安宁。 也正因如此,洛阳成为了可以让无数失意官僚和文人归隐的另一种可以啸傲林泉和纵情山水的桃花源。 失意的李白和重整旗鼓的杜甫会在这里相遇,不仅是命中注定,也是因为东都洛阳那份喧嚣却安宁的灵魂,就恰好存在于他们命运的旷野之中。 相别游齐鲁 宴会上觥筹交错。 此次是由李之芳安排,李邕作东,在历下亭举行的欢宴,所至宾客皆是身在济南的名士。杜甫在席间频频起身寻找,可并未发现李白的身影。明明前不久,济南坊间刚传出李白作的诗……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本想着李白定会前来,自己还能偶遇他…… 杜甫有些郁闷地坐回座位上,赌气地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罢了,还是好好等约定之期吧。 鲁郡。 杜甫在街边摊贩那里选看诗集,远远便瞧见一抹骑着白马、朗朗如日月的身影。 “太白!” 杜甫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顾不上放下手中的诗集激动地奔了过去,徒留身后摊主踮脚高呼:“喂!你没给钱呢!” 李白从马上翻身下来,杜甫紧张地前前后后张望了一番,甚至掀开李白放行李的箧笥盖子往里瞅了瞅,而后才松了一口气。 李白:“找什么呢?” 杜甫:“找高适。” 李白:…… 终于有了和偶像独处的机会,当晚临睡前,杜甫甚至掐了自己胳膊一下,以防是在做梦。 “杜兄,开门。”李白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杜甫又掐了自己一下。他打开门,只见李白拎着一壶酒,还有一只烤鸡,笑盈盈地站在那儿。 “太白,你这是……” 李白不见外地走进屋,坐到了桌子前,自然道:“找你喝酒啊,晚上又没什么事。对了,我把我那间客房退了,咱俩可以住一间,省钱。” 杜甫只觉眼前发白,也许这就是被幸福砸晕的感觉,可以近距离感受偶像的魅力。 两人在附近没日没夜地游玩了几天,李白决定带着杜甫去寻找自己的旧友,一位叫范十的居士,去他那儿隐居一段时间。 杜甫:哈哈!太白带我去玩了! 两人策马而行,一路上景致怡人,秋风送爽。日静无云,大雁南飞。开始还一切正常,没想到后来景色越来越荒芜,两人也越走越偏,最终行到一座蛮荒秃岭前,李白跳下马,一动不动地做思考人生状。 杜甫疑惑:“到了?” 李白冷冷地说:“迷路了。” 然而杜甫毫不在意这个,毕竟不管去哪儿,有偶像在的地方就是天堂。李白在一片苍耳地里蹚了小半天,还真柳暗花明,找着范十家了。 范十热情地出门相迎,看见他们的打扮直接愣住了。 二人这时才向对方看去——李白一向飘逸的白衣上挂的全是苍耳,杜甫头上插着几根稻草,两人灰头土脸,和旷世文豪一点边儿不沾。两人眨了眨眼,然后同时大笑出声。 吃过饭,李白去院中散步,杜甫也一同跟了出去。范居士的居所不大,可装点得极有生活气息。 院北条条缕缕挂着酸枣,东边的竹篱爬满了寒瓜,一看就是用心打理过的。院外还有一棵梨树,上面金黄的梨子可爱喜人。 李白心情极好,高声吟诵道:“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杜甫细细听来,而后开口:“骄,自重自爱也,太白便是那不从猛虎与野雀的游子?” 李白伸手接住一片落叶,回头看杜甫:“游子虽自由,也会偶有漂泊之感。” 李白语气讳莫如深,说的似乎并不是游子之事。 杜甫坐到一旁的石椅上,垂首想了片刻,而后看向李白认真道:“在我心中,太白是大鹏,是谪仙,当遨游天地,快意自由。可若胸中仍有追逐,随心而行也不失为另一种自由。” “随心而行……”李白默念一遍,笑了起来。 深秋晚霞满天,把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醉人的粉紫色中。空气中满是瓜果成熟的香气,不知哪里传来阵阵杵声,一切都祥和而安宁。 “罢了,不提这些。”李白不再说话,坐到杜甫身侧。两人并肩坐着,在这秋意盎然的院子中,时间仿佛于此刻静止。 傍晚。 范十准备了一桌佳酒饭菜,虽说菜色并不华美,但满有农家的质朴清爽之气。三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 “多谢范居士款待。”杜甫与李白举酒道谢。 范十大笑一声:“何必客气,不过两位大诗人到访,不若作诗一首,也好让寒舍蓬荜生辉?” 杜甫饮尽杯中酒,而后站起身来张口便诵,这首诗仿佛早就在他脑海中一样: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范十眯眼细品,杜甫吟毕,范十也睁开眼来:“好一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夜同寝,日同游,杜兄看似在写游记,可全诗无一处不是李兄。二位友谊深厚,真是叫我羡慕。” 说罢,范十举杯向杜甫敬了一杯酒,以示感谢。 李白已有些许醉态,面色颇红,修长的手指把玩着酒杯,沉吟片刻,开口道: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哎呀,李兄这首诗真是生动有趣!只需读来,我们把酒言欢的画面便已经跃然纸上。”范十连连感叹。 杜甫倒是没评价,只在一旁喝闷酒。范十贴心询问:“杜兄因何事烦闷?” 杜甫扔掉杯子,直接拿壶痛饮起来。 “整首诗加题目一百六十一字……”杜甫嚎了一嗓子,“一点儿没提我!” 从范十那里离开后,两人又去了泗水游玩数日。 泗水秋波荡漾,碧流涟漪。河面红亭白鸥,河底沙砾浅金,其间鱼翻藻鉴。靠近岸边处影湛波平,水清澈无比,映出对峙如门的石峡。 这里是此行的终点。面对离别,两人在坝西的酒肆饮了一杯又一杯。 “小二,再拿酒来!”李白大手一挥,将剩余的钱全部拍在桌上。 窗外天色渐晚,月如镜新磨,客皆散去。店小二在一旁打盹儿,窗边仅剩酒气熏熏的李白杜甫。 李白举杯望月,不知在想些什么。 杜甫看着李白的侧脸,而后伸出手指在杯中沾了沾,以酒代墨,在桌上写下一首诗。 李白余光瞥见杜甫动作,转过头来,看向桌面。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太白,不论你这‘游子’是否继续痛饮狂歌,我都支持你。”杜甫望着李白。 李白笑了笑,低下头继续饮酒。杜甫彻底醉倒前,隐约瞧见李白从行囊里拿出些东西,而后便没有意识地俯在桌上了。 第二天,杜甫醒来后,眼前未见李白的身影。他有些慌,举目高喊道:“太白!” 店小二过来收拾东西,把一张叠得整齐的纸递给杜甫:“太白给你的,他说在石桥上等你。” 杜甫没时间看纸上内容,听后立刻向门外狂奔去。石桥上,李白一身青黑色,玉冠束发,正看着湛蓝平静的泗水,旁边是来接他的仆从。 “太白!”石桥青砖残旧,杜甫踉跄地跑过来。 “还以为你不告而别了!”杜甫气喘吁吁。 李白笑道:“怎么可能?” 杜甫向李白更近了一步,眼里似有千言万语,但此时却一个字都说不出。 李白拍了拍杜甫的肩,安慰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别这么伤感。说不准何时我们便又相见了。” 杜甫嘴唇动了动:“来日方长?” 李白粲然一笑:“来日方长。” “快回去收拾行李吧,我们也要上路了。”李白朝客栈方向示意了一下。 杜甫正要离开时,李白忽然又叫住了他:“对了,给你的东西看了吗?” 杜甫这时才想起来手上还握着那张纸,有一块已经被手心的汗打湿。杜甫展开纸,只见上面是一首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杜甫眉毛高高扬起,不可置信地揉揉了眼:“这……这诗是送我的?” “太白!你终于赠我诗了!”杜甫喜笑颜开,不顾形象地高呼道,而后又举起双臂蹦了几圈,看向李白,“谢谢太白!” 杜甫挥舞着信纸大笑着跑远了。 仆从一边整理行囊,一边碎碎念:“这杜公子真是个乐天派,您离开长安这两年,有他当您的旅伴,也算不错。不知道他接下来又要去哪儿玩……” 李白凝神看着杜甫的背影,轻声道:“长安,入仕。” 仆从瞪圆了眼睛,大为惊讶:“入仕?不是都说杜公子多年来醉心游山玩水,落榜也并未令他难过半分,他怎么会想入仕,是和您说过吗?” 李白笑了笑:“有些事不必说出来,也能知道。” 一年前,梁园吹台。 天边已是微亮,杜甫不胜酒力,酣然入梦,只剩李白和高适还在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 李白眺望远方,淡淡开口:“同样的景色,每个人看到的却截然不同。” 高适顺着李白看的方向望去:“比如?” 李白微微眯起眼睛:“这吹台之上,我看到的是朗月江山,你看到的是风沙边塞。” 高适看了眼杜甫:“那杜兄呢,九州美景?” 李白眸中映出了王屋山那个月夜,摇了摇头。 “不,恰恰相反。” “他看到的是草木人间。” 仆从没听懂,挠了挠头“咯咯”地笑起来:“不过是一年前认识的旅伴,说得像您多了解他一样。公子,我们快走吧,好像要起风了。” “好。” 李白最后看了眼杜甫身影消失的方向,低声说了句什么。可惜一阵秋风吹来,把这句话送远了。 秋风浩浩荡荡,吹过兖州的泱泱泗水、单县辽阔的孟潴泽、砀山热闹的宴喜亭…… 这句话慢悠悠地落下,最终停在了两人初见的洛阳。杜甫欢快大喊:“太白,你是我偶像!” 李白声音温柔:“杜甫,你是我知己。” 李白和杜甫到底见过几次?关系到底怎么样? 李白和杜甫互赠的诗篇到底有哪些?都有什么意义? 关于李白和杜甫的传说,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李白和杜甫同游时又有哪些故事发生? ☆ 全彩优质的李白杜甫手札 ☆ 讲述李白和杜甫的友谊与不曾结束的怀念,还原最真实的知己情谊 ☆ 介绍两人友谊中的相关诗篇故事,历史上曾留下的珍贵痕迹 ☆ 图文精致、语言具有感染、装帧设计精美、具有书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