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大雅重读系列
作者简介
鲍鹏山,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寂寞圣哲——影响我中学时代的一本好书》《论语新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思想的历史”丛书(三本):《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等。其学术散文文笔优美,思想独到,自成一家。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和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内容简介
从大臣到忠臣 我这儿用的“大臣”这个词,是有特定含义的。首先,不是人们通常认 为的,凡住在京城,每日上朝,在朝廷上屈膝耸腚,口称“奴才”,脑后有 一条猪尾巴的都是大臣。他既已自称为奴才,还是就叫他们为奴才好。其次 ,“大臣”者,既有别于唯唯诺诺獐头鼠目唯利是营的小臣(臣妾之臣),也 不是指屈原式的以政治失意而仅存一腔忠心满腹苦水的忠臣,当然更不会是 弄权误国的奸臣。我之所谓“大臣”者,立意于“大”字。就事功言,必能 担大任而立大功,涉大险而弥大难,有大智谋、大计划、大战略;就道德言 ,必有大德、大量、大胸襟、大眼光。荀子曾把人臣分为四类:态臣、篡臣 、功臣、圣臣(《臣道》)。我之大臣,相当于苟子的“功臣”。“圣臣”是 经过儒家美化的圣人,实际中既不易有,我也就不讨论。 有大臣的时代,必是一个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时代,正如出忠臣的时代 往往是萎萎而亡、日趋没落的时代——想想当楚怀王、顷襄王的手下出现了 哀哀怨怨的忠臣屈原的时候,是不是也正是本来强大的楚国日渐衰亡的时代 ? 孔子曾谈论过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大臣”。当季子然问他“仲由、冉 求可谓大臣与”时,他的回答是: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论语·先进》) 荀子对“功臣”的定义是: 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 而不倦,是功臣者也。(《臣道》) ——就他的才能与品德而言,对内,足以让他去统一民心,对外,足以 派他去排除险难,百姓亲近他,士人信赖他。上忠于君,下爱护百姓,而不 知疲倦。 有意思的是,孔子提出了一个与大臣相对应的“具臣”的概念。“具臣 ”者,聊备一员,充个数而已。事实上,每朝每代,在朝廷中折冲樽俎、在 民众前耀武扬威的衮衮诸公,看起来一个个都似国之栋梁,其实都不过是一 堆“具臣”的材料而已。细察他们的真实行为,一个个都猥琐碎屑,争小名 而不止,逐小利而不休,且沾沾自喜,实在不见其“大”。考察他们的业绩 ,翻看他们的档案,往往得过各种奖状,受过多种表彰,“争取”到并完成 过各种项目,但真的深入工作现场,则会发现他们不外乎弄虚作假,做表面 文章,做政绩工程,实在不见其“功”。所以,他们既不能成为孑L子定义 的“大臣”,也不是荀子所谓的“功臣”,对号入座,他们倒恰恰是苟子所 极鄙视的“态臣”。荀子说及各类人臣,其排序态臣、篡臣、功臣、圣臣, 显然,若就作恶看,篡臣为大,若就危害言,也是篡臣为巨,但荀子却把“ 态臣”排在篡臣前面,可见荀子内心里更厌恶的是这种人。因为,若就人格 言,态臣更其渺小猥琐。荀子说态臣是: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 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臣道》) ——对内不足以让他去治百姓,外不足以让他去抵抗外患。百姓对他不 亲近,诸侯对他不信任,然而(他的优势在于)巧捷善于奉承,谄谀使人愉悦 ,擅长取宠于上级。 好了,言归正传。 周朝的历史上,“宣王中兴”是史家们颇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诗家们津 津乐道的诗题,《诗经》中有关宣王中兴的诗有十数篇之多,可见宣王时代 的文治武功是多么地激发诗人讴歌的激情。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诗篇中直接歌颂宣王的倒不多,更多的则是对宣 王手下大臣的歌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宣王之所以贤明并取得中兴的 成绩,主要在于他能重用大臣。宣王的父亲厉王,就是一个不信大臣而信小 臣的人。他杜绝言路,以杀戮止谤,信任一个卫国的巫者,听任他指认诽谤 者,然后杀之。他手下当然有大臣,如召公。但召公的谆谆告诫,并不能人 他的牛耳,使之收敛,反而使他残民的毒手更变本加厉。最终他被国人起义 推翻而流放彘地,最后可耻又可悲地死在那里。到了他的儿子宣王,则能励 精图治,同时,在他的号召下,大臣辈出,《诗经》中点名歌颂的,就有尹 吉甫、召伯、申伯、仲山甫、韩侯、方叔、南仲。实际上,所谓宣王中兴, 主要就是因为宣王能知人善任,“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 《国语·周语》)。而他在位47年,主要成绩也是最初的几次对外战争,取 得了胜利,这几次战争,包括伐淮夷、伐徐方、伐楚、伐俨狁。伐淮夷用的 是召伯虎。这个召穆公,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中,藏厉王的太子姬静于 其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其死。等厉王十四年(前827年)死于流放地彘,他 又率诸侯拥立太子姬静继位,这姬静就是周宣王。现在淮夷反叛,宣王命他 率兵伐之。《诗经·大雅·江汉》乃召穆公在得胜班师回朝受到宣王褒奖后 写的诗。一开首就把他的出征写得极其威武: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诗中浮浮,强大貌。滔滔,水盛貌,此四字互讹,应为“江汉滔滔,武 夫浮浮”。 ——江汉滔滔奔东流,武士出征雄赳赳。不求安,不为游,只把淮夷诛 求。猎猎旌旗,辚辚战车,滔滔江汉,共壮行色,召穆公自己此时真有“平 治天下,合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自信与自豪。 江汉汤汤,武夫洗洗。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汤汤东去的长江汉水气势磅礴,武士行军的队列也军威雄壮。我们 就这样奉王之命经营四方,平定四方,终于获得成功,然后班师回朝,向宣 王报告成功。诗句里有多少自豪、自得和自信!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四方已太平,王国也安定,我们消弭了战乱,宣王的心中终于安宁 。这就是大臣,能弭大难、排大忧,而为国解患,为王分忧。 伐徐方的统帅是太师南仲皇父。《诗经·大雅·常武》述其事: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P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