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亚当的足迹

沿着亚当的足迹
作者: (挪威)托尔·海耶尔达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沿着亚当的足迹
ISBN: 9787020178285

作者简介

托尔·海耶尔达尔(Thor Heyerdahl, 1914—2002),一九一四年生于挪威,世界著名探险家和人类学学者。早年曾是一名生物学家,随后转入研究人类学。作为一名令人赞叹的资深探险家,他曾多次组织以科研考古为目的的探险活动,并数次尝试使用最原始的船只为航海工具横跨各大洋。他一生著作等身,其内容涉及他的历次探险及各类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康提基号》(1948)、《灵魂伴侣:复活节岛的秘密》(1957)、《太阳神号远征》(1970)、《探秘马尔代夫》(1986)、《土库美的金字塔》(1995),以及作者自传《沿着亚当的足迹》(1998)等。在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托尔是美国纽约科学学会成员和前苏联科学协会成员。曾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巴列维环境奖。托尔的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在意大利旅居多年之后,晚年定居于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托尔于二〇〇二年辞世。享年八十八岁。

内容简介

我的徒步伙伴们都以为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极地探险家。除了阿诺德和艾瑞克,我从未告诉过其他人关于我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决心。我给报刊杂志的周末版写文章,向他们提供照片和幽默插图漫画,为自己的出游积攒资金。在一九三O年的挪威,冬天睡在户外雪地是件非同寻常的事情,读者们对如何制作冰砖和雪屋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再说我们通常都把这些雪屋建在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晶莹的冬日早晨,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在白雪覆盖的斯托龙达纳山顶爬出我们的冰屋。此刻,再也没有比看到整个挪威呈现在你的眼皮底下更能令人感觉愉快的了。这时候的室外也许是风雪怒号,但是在冰屋或是一个简单的雪洞里,只要保证有正常的空气流通,人所能感觉到的只有温暖和舒适。出气孔在雪洞的顶部,同时雪洞的入口必须低于地面。此时,你只需点燃一支蜡烛,雪洞内的温度就可以保持在零度以上。而此刻室外的温度却在冰点以下。这是由于室内的墙体内壁形成了一层冰面,由此产生了隔绝效应,从而确保冰屋内部能够维持一定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会在出行前准备一套备选方案,以备不测。我记得总共只有一次我没有遵守自己立下的这个规矩。在驾驶木船或草船筏子航海的时候,我们也会准备一捆额外的芦苇草或是一根木头,以防绳索松动以备应急之需。但是,有一次在格力特峰的山顶,我和艾瑞克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化险为夷,但事后想起来仍然令我心有余悸,懊悔不已。由于终年积雪,当年的格力特峰比挪威的最高峰加德霍彼根峰还要显得高一点,我和艾瑞克为挑战高峰,拼命在厚厚的积雪中滑向它陡峭的顶峰,卡赞拖着雪橇在后面吃力地跟着。我们计划在雪峰的顶上盖一个冰屋。但是还没等我们到达山顶,就遇上了一场暴风雪。转瞬之间,风雪交加,我们甚至都看不见脚下的滑雪板,就更别提看清楚哪里是悬崖了,唯一能避免掉下悬崖的办法就是继续往上攀登。 等我们最终到达格力特峰山顶那块地标石的时候,暴风雪刮得更猛烈了,人在山顶上几乎无法站直,我们不得不脱下雪板。山顶的巨石是唯一可辨的参照物,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人几乎无法呼吸,睁不开双眼。山顶的地表坚硬,根本无法将地面开凿穿透,自然也没有办法在那里挖雪洞或是切割雪块做冰屋。我们绝望地紧紧抱着滑雪板,以免一阵狂风把它吹入无底的深渊。此刻也没时间去想什么其他的方案了。我们解下系在卡赞身上的雪橇,拿出指南针勉强对准来时的方向,跳上雪橇,滑了出去。在下滑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控制速度,时不时地把脚后跟插进雪地里减速,有好几次我们甚至完全停下来等卡赞,但是最终还是和它失去了联系。这真是一次致命的滑行,我们以疯狂的速度下降,最后连滚带爬地倒在平地上一块厚厚的雪堆里,不知身在何处。我们以为再也见不着卡赞了,时间过了好似有一辈子那么久,然后狗儿出现了,它一瘸一拐地在厚厚的雪地里朝我们走来。我们知道自己大约是在山谷的中央,但是除了雪橇、狗和我们自己,其余一概看不到。整个世界失去了能见度,毫无轮廓,没有任何三维立体空间可言。 地图和指南针在这样一个不知道具体位置而且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只是依稀记得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朝着大致的方向往邻近的山谷走去。毫无疑问,这种走法只能把我们带往更高的地方,行进的过程中,路是越走越陡峭,最后雪板几乎不能转向,只好横移,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心存侥幸希望雪崩不会将我们卷入谷底。可怜的卡赞费劲地想把雪橇摆平了,它的力气在一点点地耗尽,最后我们三个齐力挣扎到了一个山顶再顺势从另一边的山坡滑下。在山的这边,雪止住了,取而代之是厚厚的浓雾。再一次地,所有的地方都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直到我们发生幻觉,以为远远地看见了一栋大房子。犹如奇迹般地,一座小木屋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浓雾散去,我们发现自己来到了斯皮特斯杜伦旅游客栈。多年之后,我们听说至今还从未有人从这边的山脊滑下来过。 当代著名探险家 人类学家 亲手制作原始木筏 横渡太平洋 传奇探险经历被翻拍成电影 冒险家本人V一一部中文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