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

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
作者: 编者:(日)押井守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37
折扣购买: 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
ISBN: 9787541160028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押井守(Mamoru Oshii),电影导演。1951年出生于东京都。1977年进入龙之子制作公司(现在的Tatsunoko Production)。后加入小丑工作室,离职后成为自由职业者。导演作品主要有《福星小子:只有你》(1983)、《福星小子2:绮丽梦中人》(1984)、《天使之卵》(1985)、《机动警察剧场版:东京毁灭战》(1989)、《机动警察剧场版2:和平保卫战》(1993)。另外,《攻壳机动队》(1995)曾占据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杂志评选的电视录像带销售榜第一名;《攻壳机动队2:无罪》(2004)则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空中杀手》(2008)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近作有《次世代机动警察》系列共七部(2014—2015)、《次世代机动警察:首都决战》(2015)、与加拿大合作的《加尔姆战争:最后的德鲁伊》(2016)。最新作品是动画剧集《吸血鬼之爱》(2020)。 译者简介 李思园,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早稻田大学博士候选人。另译有《岩田先生》(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意识的觉醒 《龙猫》 故事梗概 因为母亲生病住院,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孩五月和她的妹妹小梅在父亲的带领下,搬到了母亲住的医院附近的乡下。他们在挨着森林的一座日西合璧的独栋房子里住下,过着开心的日子。有一天,她们遇到了只有孩子才能看到的不可思议的生物——龙猫。 配音演员:日高法子、坂本千夏、系井重里、岛本须美、北林谷荣 原作、编剧、导演:宫崎骏 上映日期:1988年4月16日 上映时长:约86分钟 票房收入:约11.7亿日元 宣传语:这种奇怪的生物,说不定仍生活在日本。 ◆ 令守护森林的奇幻故事成立的“洋房” 那么来聊聊《龙猫》吧。这部作品是首部被选为《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的动画电影。宫崎先生受到电影界和影评人瞩目,我想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 押井 是这样吗?请问麻纪小姐是在多大时看的这部片子? 其实我一直都没看过,直到这次对谈之前才第一次看。比想象的还要好,让我吃了一惊。这部也是宫崎先生的原创剧本呢。 押井 基本算是这样。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原型,但故意不说出来,这也是支撑吉卜力神话所必要的一点。 《龙猫》原作者一栏写的是宫崎先生哦。 押井 话是没错,不过宫老参考了北欧民间神话里的特罗尔(Troll)。他对神话故事里的精灵进行了一番具有个人特色的改造,再让它在电影中登场。日本固然也有镇守森林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但其中并不会出现拟人化的精灵,顶多出现座敷童子。如何让日本不存在的精灵登场呢,这里的一个关键是一家人住的乡间独栋小楼。 尽管是乡下,房子的一部分却是西式洋楼,这点让人印象深刻。似乎是在大学教书的爸爸常在那里工作。 押井 没错。为什么呢?因为《龙猫》这部作品想要以昭和三十年代的日本乡下为舞台,讲述一个奇幻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有说服力,需要一些欧洲的元素。镇守日本森林的故事,不能直接转化为奇幻故事,所以宫老让北欧精灵特罗尔似的龙猫(Totoro)登场,还把房子的一部分设计成洋楼。如果不这样设计,守护森林的故事就不能成为奇幻故事。原原本本地拍出来,会变成诸星大二郎的世界。 或许确实如此。 押井 站在电影销售方的立场上,也更希望以宫崎骏原创作品的名头来营销对吧?从最初的《风之谷》开始,就打出了“宫崎骏的世界”这样的卖点。 这种倾向从《龙猫》开始感觉更强烈了呢。 押井 你猜这种倾向是被谁煽动起来的? 铃木先生? 押井 没错。阿敏开始卖这种套餐了。 关于那幢洋楼,不光是宫崎先生,除了高畑先生之外,吉卜力的其他导演也都喜欢洋楼呢。 押井 那是因为把欧洲式的奇幻小说搬上日本的舞台,就和《龙猫》一样需要西式风格的场景设定。更何况如果要做奇幻故事,缺少欧洲文化的素养是不可能成立的。宫老也非常喜欢欧洲,这是当然的。 爸爸一定戴眼镜,也是吉卜力的惯例呢。 押井 因为那就是宫老。我可以把话放在这里,像孩子王一样的乡下男孩(勘太),也是宫老的分身。这不用说也知道。动画皆如此,登场角色全都是导演的另一个自我。《高达》里的阿姆罗·雷也好,夏亚也好,都是富野先生的分身,这你是知道的吧? 押井先生,不要打碎大家的梦想……我仿佛已经听到了夏亚粉丝的悲鸣,在呼喊着“至少放过夏亚吧!”(笑)。 押井 你说什么呢,这不是再明显不过的吗?我也一样,巴特也好,荒卷也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我的分身。我就是想变成那种坏老头!陀古萨的戏份少,也是因为他身上我自己的影子比较少,没什么兴趣。 ◆ 《龙猫》的主题过分夸大,《小梅和猫巴士》才是杰作 那么,回到《龙猫》的话题。 押井 说到《龙猫》,不得不提宫老的《小梅和猫巴士》。虽然这部短片只有在吉卜力美术馆才能看到,但这部作品才是真真正正的杰作。这才是应该给小朋友们看的作品,宫老一定也是为了孩子们而创作的。片长只有15分钟,但孩子们看的时候1秒都不会转移目光。孩子们看了一定会难忍兴奋,片中充满了宫老最拿手的细节,当然极为出色。可以说是一部洋溢着动画乐趣的作品。 真是赞不绝口呢。 押井 嗯,对这部作品我心悦诚服地赞美。不过,与之相比,《龙猫》中同样出现了猫巴士,但怎么讲呢……这原本不是一个能高屋建瓴构筑宏大世界观的故事吧。 有表现得那么宏大吗?住在城市的一家人,搬到乡下,和龙猫相遇,是这么一部电影啊。我倒是觉得不如说世界观很小? 押井 那只是表面上的故事,没显露出来的部分才是问题所在。一家人为什么搬到乡下,设定上是为了母亲疗养,是这么解释的动机。但你没有觉得父亲和姐妹俩看起来怪怪的吗? 他们特别享受乡下的生活呢!看了会这么想。另外,爸爸又是个知识分子(笑)。 押井 没错,这正是问题所在。姐姐五月还是小学生,做起家务来干脆利落,没有一点儿不情愿的表情。父亲好像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之中。这里我想问,这样的一家人真的有可能存在吗?因此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宫老妄想的产物。那是只存在于宫老头脑中的父母形象、孩子形象,以及农村的景象。如果真是“想做出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就不需要出现这些元素。背景不是昭和三十年代吗?用不着特意搬家到乡下,东京近郊还保留着森林。即便如此也要这么设定,在我看来就是“小题大做”吧。从结果来看,《龙猫》成了一部背负着宫崎骏招牌的作者电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电影里有他的个人主张。虽然没有高畑先生那么露骨,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农村崇拜,肯定没有错。 就算这么说,它不也是一部孩子和大人都乐在其中的作品吗? 押井 我少有地去影院看了《龙猫》,看到孩子们在边上来回乱跑。你猜是为什么?因为龙猫出场太晚了。在那之前很无聊,所以大家才在过道上玩了起来。想让孩子们看得开心,就必须让龙猫立即出场。然而电影却装模作样地完全没有这么做吧?更别说出场的时候,龙猫只是打着呼噜睡觉,什么都没做。那么,孩子们会和小梅有共鸣吗?也不见得。说她可爱的都是年纪更大的阿姨、奶奶们。所以说,《龙猫》并不是宫老用儿童视角做出的作品。很明显,欣赏这部作品的是大人们。 原来如此,所以才入选了《电影旬报》的最佳电影。 押井 正是如此。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不那么确定,但看了《小梅和猫巴士》之后,我坚信自己的想法绝对是正确的。 不过,押井先生的想法是“宫崎先生的创作意图应该是那样,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吧?如果不考虑这个意图,《龙猫》不是也很好吗? 押井 你说什么呢,完全不是这样。我想说的不是观众如何看宫老的作品,而是在讲宫老这个人本身。我是在审视“宫老的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不要理解错了。 所以,宫老所谓“为孩子而做”的那些“孩子”,其实是宫老幻想中的“孩子”。我要指出,那不过是他理想中的孩子形象。 宫崎先生喜欢有活力又可爱的小梅和五月,没错吧? 押井 没错没错。他认为来看自己电影的孩子们也应该是那样的。沉迷游戏、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宫老是不认可的。 游戏我能理解,电视也不行吗? 押井 当然。“小孩不应该看电视。我不希望孩子在电视上看我的作品”,这才是宫老的心里话。 吉卜力作品完全不在那类媒体上播放,是出于这个原因吗? 押井 多半是这个原因。连推出DVD都不情愿。宫老一直以来的论调是:“花费功夫才能看到的漫画电影,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随时都能把DVD放在托盘上想看就看,就无法留在记忆之中。”他还说:“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才能看到一部漫画电影。正因如此,看过才能一辈子记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宫老而言,动画的地位也是特殊的呢。你看,宫老不是讨厌华特·迪士尼吗?明白为什么吗? 不明白,我一直在想究竟为什么。 押井 我觉得是因为迪士尼正是驱逐其他所有动画、将动画产业化的元凶。吉卜力虽然把龙猫作为工作室标志,但不制作续集,这可能表现出了宫老不想让它走米老鼠化路线的想法。 这个解释很有说服力呢。 押井 我猜宫老是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属于孩子们的“特权时间”和非日常生活。电影这种媒介,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始终都带有非日常性。 我也是,高中时代兴致满满地去电影院看的那些电影,都会记得很清楚。 押井 以前从电视上看不到节目预告之类的,这周上映什么电影、谁是导演都不知道。看了《赛文奥特曼》的片头,才知道“这周是实相寺昭雄啊”,正因为这样才记得清楚。虽然现在通过YouTube也能看到了,但数量多了人反而会迷失、印象也淡薄了,所以这种心情我理解。但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观看《小梅和猫巴士》,它都会是一部让孩子们难以忘怀的作品。我认为应该在学校巡回播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一定任何时候都想看,所以也应该出DVD。 哇,赞不绝口。 押井 毫无疑问,那是宫老的最高杰作。真的让我太吃惊了,这个人太厉害了,我当真这么觉得。宫老是短篇动画的大师。 但是他却在制作长篇电影…… 押井 短片在商业上行不通,没有办法。这里又体现出了宫老身上的“矛盾”。他原本讨厌电视,可不知从何时起,他却成了电视的宠儿,说他是这种矛盾的代表人物也不为过。简单而言,他是个内在缺乏一贯性的人。 讲到《天空之城》的时候,押井先生说过“想讲述的故事和个人癖好之间的矛盾”对吧。 押井嗯。明明是环保派,却开着二马力的车。明明开车会产生废气,却特意用高辛烷值汽油。明明反对战争,却是个喜欢空战的军事宅。据我所知,他读的书有九成是战记或战争题材。虽然我也一样,但我敢公开地讲“战争是人类成就的最大文化事业”。那宫老当然不一样,他身上真的存在很多矛盾。 但是正因为这些矛盾,才诞生了有趣的电影,不是吗? 押井 确实,这也是宫老作品的有趣所在。但我想说的是,诚实承认不就好了吗?“我虽然讨厌战争,但最喜欢空战了”,说出来不就轻松了吗? 但是他说不出口吧。 押井 其中也有阿敏的影响。他单拎出宫老的一个侧面,把宫老作为创作者和文化人的那部分放大,再推向社会。但如果宫老不喜欢这么做,说“别这样”其实就行,但他却接受了不是吗?有一个时期,我被推为“数字化的旗手”,对此我是坚决否认的。所以宫老想拒绝的话也能做得到。也就是说,那就是他的处世之道。况且,他本来就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呢。 人呢,与这些自我矛盾共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这种纠结的人恐怕不存在。当然我也一样。做的工作与媒体相关,这类矛盾就会更多。话说回来,你认为运用媒体进行工作意味着什么? 暴露在大家的注视之下吗? 押井 不,它意味着要靠复制品吃饭。类似于把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复制后出售那样,而要在其中找到原创性很困难。 押井先生能承认这一点,但宫崎先生不承认? 押井 为什么呢?因为宫老是个画画的人。能画画的人,都想凭借原创性一决胜负。像高畑先生那样一张图都不画、百分之百做导演的人,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因为他并没有自己亲手从零开始创造任何东西。我写小说,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想独自创造出什么来吗? 押井 嗯。虽然那个最终还是会以印刷品复制的形式流通,但肯定是我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毕竟我要对每个字句负责。我自己也不画画,所以工作人员经常怼我:“你不画画,不会懂的。” 宫崎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吗? 押井 他说过“你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完全不一样。我干的活儿是你的5倍、10倍”这样的话。说得倒是没错(笑)。当然宫老作为动画师,是稀世罕有的天才,这一点我承认。对此我完全没有异议。《龙猫》中树木向着天空簌簌生长的画面,那是宫老的真本领所在。只有他才能够做到。但是我想大胆地说,宫老作为导演的能力,说白了是在二流以下。 连二流都算不上,在二流以下? 押井 没错。我一直是这样说的。支撑其作品的不是他作为导演的功力,而是作为动画师的本事。刚才我也说了,宫老毫无组织架构故事的能力,所以做不了长片。即便如此硬要做长片的话,就会出现漏洞。关于这个我虽然已经口头说过不少次了,但印成铅字还是第一次。因为谁都没有在正式出版的东西里讲过。 嗯,让人感觉要为说过的话负责呢。 押井 就《龙猫》而言,这是宫老真心想做的东西与他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形象开始分裂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说,在考虑“为谁而做”时便已经开始分裂了。宫老的最高杰作《小梅和猫巴士》就是一大证据,真不知该说它是讽刺还是有趣了。所以,喜欢龙猫的粉丝们都应该努力去吉卜力美术馆朝圣一下,看看《猫巴士》。看过之后,对《龙猫》的看法一定会改变哦。 高畑勋,随心创作 《辉夜姬物语》 故事梗概 以日本最古老的民间故事《竹取物语》为题材,讲述了在发光的竹子中诞生的女孩,被老夫妇带回家养育,为了把她养育成高贵的公主,他们来到都城生活。不久,听闻公主的美貌,有5名男性登门求婚。 配音演员:朝仓亚纪、高良健吾 原作、编剧、导演:高畑勋 制作:氏家齐一郎 策划:铃木敏夫 制片人:西村义明 上映日期:2013年11月23日 上映时长:约137分钟 票房收入:24.7亿日元 宣传语:公主的罪与罚。 ◆ 表现者:高畑勋 高畑先生在《山田君》之后,时隔14年创作了《辉夜姬物语》。据说制作此片花费了8年时间。 押井 所以我原以为这部作品会相当厉害,结果却不然。虽然这个主题并不属于我会感兴趣的那一类,但我本以为这部作品的完成度一定很高,结果却和我的预想彻底相反,反倒令我大为震惊。 让我惊讶的是,本片使用了与《山田君》一模一样的手法。我本以为这部要比前作进化了许多,所以才费了那么多功夫呢。 押井 高畑先生的字典里没有“不再重蹈覆辙”一类的词汇。对自己创作的价值坚信不疑,这就是高畑勋。他绝不会反省“或许我创作了什么意义都没有的作品”。 宫崎先生与铃木先生没有反对吗? 押井 吉卜力工作室有一位类似赞助人一样的人物,是日本电视台的氏家齐一郎,据说他的遗言是“让高畑勋拍一部电影”,自然是不能和他对着干了。其实宫老和阿敏应该都觉得“让别的工作室来做还可以,吉卜力就算了……”。 确实,《辉夜姬物语》的演职人员表和过去的都不同呢。铃木先生的角色是“策划”,宫崎先生的名字根本没有出现,而氏家先生的角色是“制作”。 押井 “策划”这个头衔是什么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总之就先把阿敏的名字挂在上面了。宫老的名字没出现,是为了划清界限,表达“这件事与我无关”。 从这里也能看出,这部作品并非诞生于吉卜力内部,而是高畑勋个人的企划。他大概惦记了相当长的时间吧。如果一直是在吉卜力内部酝酿,应该已经对“为什么选择《竹取物语》”的问题有答案了,并且还会一如既往地把故事背景转移到当代。但实际作品中完全没有这种尝试的迹象,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部高畑先生肆意去做的作品。听说制作费用花了50亿日元呢(笑)。 《山田君》中也使用了弗雷德里克·贝克式的表现吧?您怎么想?这是出于高畑先生本人的坚持吗? 押井 当然,他对此非常执着。因为高畑勋是个表现者。他认为这种形式的东西具有文化价值。日本的赛璐珞动画无非是迪士尼创造的一种形式罢了。这种形式得到普及的原因无非是在经济上性价比高,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 说到底,动画有着更广泛的表现形式,模型、木偶、绘画……不论什么东西,只要连续运动起来,都可以算作动画。 我的《立食师列传》也是把人类当作物品一样处理,然后再做成的动画。 从这种认识来看,高畑先生会觉得“迪士尼式的动画表现,我才不会去做呢!”,这丝毫不奇怪。既然是表现者,那就应该以实现更多样的表现形式为目标。也就是说,他既要做诺尔施泰因,又要成为弗雷德里克·贝克。我已经说过很多遍,因为高畑先生是个臭知识分子。 押井先生怎么看待这种表现手法? 押井 令我在意的是角色没有采用统一的形象设计,只有辉夜姬的面孔属于不同系统。真不知道高畑勋在想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道是因为要描绘成绝世美女? 押井 必须在同一系统中描绘出美女的样子才行吧,不能把美女变成一种符号。在某一瞬间看起来很漂亮,这非常重要,高畑先生曾经在《小麻烦千惠》里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点。长着一张拖鞋般面孔的千惠,时而会显露出非常可爱的面孔。看得人心悦诚服,感慨“这才是动画啊”。 动画中的美少女,经常是从出场的瞬间开始,所有的镜头就都画成美女了吧?但是那样做并没法画出人物表情,没法让角色立起来。就会变成和松本零士的角色一样。帅气的角色、不像样的大叔、美女,只有这三类固定形象。再加一个老太婆形象吧。 所以,《辉夜姬物语》的问题是角色没有统一起来。 ◆ 辉夜姬是拥有魔性的女人 但是婴儿时期的辉夜姬很可爱呢。 押井 那种作画力量倒是随处可见。(婴儿时期的辉夜姬)一瞬间变沉了、睡着睡着翻个身就长大了,这是动画特有的表现方式,这一点呈现得相当不错。有个跟辉夜姬一样,来到地球后又回到月球的老婆婆,片中有一个瞬间回顾的镜头,关于这个老婆婆的表现做得非常棒。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幕,是辉夜姬形貌骇人地从都城里逃出来。看了让人觉得导演一定很想拍这个场面,所以才会使用那种强弱分明、线条不连续的画风。但是看了也让人不禁感叹,为实现这样的表现手法,不知多少动画师被逼得想死呢。 这种表现形式确实很有冲击力,也很有意思。如果是短篇,做这样的尝试也无妨。只把那个场景做成短篇动画的话,既不至于把人逼入绝境,也不会花掉50亿的经费了。 那么,为什么要拍成超过2小时的长篇故事?其中理由我想了又想,最终在“山窝人”那里找到了答案。毕竟是知识分子,自己研究过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否则心里就不舒服。 是原作中没有登场的辉夜姬的青梅竹马——少年舍丸吗? 押井 没错,舍丸。烧煤的大叔认真说明过:“他们每10年就会换一座山,为的是不把山毁掉。”电影仔细描绘了制作竹笼的过程,还描绘了做碗的场景。不提竹笼,那碗绝对是山窝人的符号。但凡知晓这类人存在的观众,一看到这儿马上就能明白。 那么,这个故事真的丰满起来了吗?并非如此。如果将辉夜姬选择的,或者说喜欢过的异性是舍丸这一点做深入解读的话,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少数族裔的故事。也就是,她拒绝了所有上门求婚的贵族,却被属于少数族群的舍丸所吸引。辉夜姬自身本来就是从月亮上来的少数族裔,“住在月亮上的人”这一点本身就是外部者的隐喻。或许,电影中隐藏着这样的意图。 辉夜姬与5个求婚者的故事,每都讲得很认真细致,但我感觉不到那么做是否真的必要,为什么不省略一些呢?我不太明白。最有说服力的答案是,不全部拍出来的话,高畑先生的心里就不舒服,于是就成了这个样子。 导演节奏完全感觉不到,片子拍得仿佛流水账。回想高畑勋过去的导演能力,这部作品实在太松懈了。 我看不懂辉夜姬在想什么。 押井 对辉夜姬的感情起伏描写得很详细,但她的心情是怎样转变的,却没有传达出来。 我觉得从中能看出高畑导演的女性观。女人是任性的、不靠谱的。与舍丸再会令他神魂颠倒,让都城中的男人们神魂颠倒,最后自己回到月亮上去了,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不就是“蛇蝎美人”吗? 押井 拥有魔性的女人,而且本人不自知。但是在男人看来,那样也好。不能接受“吸精妖妇”,但可以宽容“蛇蝎美人”。 因为是美女吗? 押井 没错,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我虽然不属于这类人,但“蛇蝎美人”之所以能被接受,从迄今为止屡屡出现此类题材这一点也能看出,电影是绝对离不开这类美女的。至少男性认为她们的存在理所当然。“女人就是那种动物,不然这个世界就太无聊了。”——这种话之所以会让女性感到气愤,大概是因为男人和女人的价值观不同造成的。男人心底总期盼着能被美女玩弄吧。 也就是说,尝试表现辉夜姬的故事,结果却变成了“蛇蝎美人”的故事了? 押井 我觉得不是没可能哦(笑)。 还有一点令人很在意,就是那首歌曲。也就是在片中出现的“鸟、虫、兽……”的插曲《童谣》。这是高畑先生亲自作词、作曲的,没错吧?你认为这首歌想表达什么? 正如歌词所说——“自然很美,要好好珍惜”,难道不对吗? 押井 看了《辉夜姬物语》之后,你会这么想吗? 嗯,看了之后觉得这部电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的吧。但从我自身来讲,“辉夜姬真是麻烦”,这个感觉占了上风(笑)。 押井 我完全没看到赞美自然的那一面。我觉得无非是高畑先生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以《辉夜姬物语》这部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罢了,所以才说高畑勋是臭知识分子。 红猪和哈尔,都是宫崎骏本人的分身? 奖项票房双收的《千与千寻》其实槽点满满? 作品部部高分,吉卜力动画的质量是否过誉? 吉卜力工作室为何在日本一家独大、无人敢给差评? 在日本动画圈中,泰斗宫崎骏和鬼才押井守“瑜亮之争”的不和传闻常为影迷津津乐道。不论是聊“工作经”还是“胜负论”,押井守导演总能把话题拐到对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吐槽上去,偶露的八卦一角让人惊喜但又不甚过瘾,这次他终于畅所欲言聊了一整本书! 在本书中,押井守充分发挥了“粉碎”本色,以毒辣眼光审视这个享誉世界的动画龙头组织,时而暴言、时而赞美,搭建了一份“差点被收编”人士眼中的非官方档案—— ◎ 只此一家!“黑粉头子”开喷众大佬 作为同级别监督、动画业内人,押井守导演与吉卜力三巨头渊源颇深,创作理念与为人处世上道不同的“交恶前史”是本书底色,对“超级异常者”的近距离观察只此一家:宫崎骏是“宅男始祖”,高畑勋是“臭知识分子”,铃木敏夫则是“恫吓高手”“洗脑大师”“秘密警察头目”! ◎ 反派影评!打破吉卜力高分神话 嘴上讲“并不想说坏话”,其实扮演着反派角色,层层开扒吉卜力作品的矛盾与缺陷——人物为什么做出那样不合常理的举动?画面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故事的设定和发展怪怪的?好多片子的结尾怎么一下想不起来?电影想表达的主题为何看不懂?……褪去感动滤镜,带你穿越细节迷宫,看清问题所在。 ◎ 该夸得夸~内行视角剖析技术与匠心 专业人士开麦!揭秘吉卜力打动全球观众的魔法——精致绚丽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想象、治愈清新的情感,背后是不世出天才的灵感、技艺大爆发。《龙猫》中树木簇簇生长的动感,《千与千寻》中神来之笔的无脸男,《红猪》中飞行艇与水的高难度表现……勾起你重刷动画细细品味的冲动。 ◎ 正义揭发!起底日本动画业 惯以职场视角看世界的押井守,抨击吉卜力的集权体制、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乏力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畑勋不顾现实的画面实验逼哭动画师?铃木敏夫为品牌建设和自我实现耍了哪些手段?后宫崎骏时代,谁能成为接班人?更捎带提及庵野秀明、细田守、新海诚等知名导演,以吉卜力为镜折射业界未来的动向。 ◎ 内外双封,天蓝色带来夏日清凉 护封选用与日版相同、触感舒适的水瑟纸,封面图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导演、动画大师汤浅政明友情绘制,尽显押井守“狗党”本色。护封、内封、环衬均用标志性的吉卜力蓝专色印刷,开本便携、版式清爽,让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都畅快,值得吉卜力粉丝、动画迷们收藏。 ▲押井守毒舌论▲ △ 宫老才是“宅男始祖”啊。正是他创造了那些宅男梦寐以求的东西。美少女、战斗美少女、小道具……童颜巨乳的美少女,也是宫老创造的。 △ 宫老的天马行空确实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但他却没有搭建一部电影的结构、创造世界观、创作故事的能力。宫老作为动画师,是稀世罕有的天才,作为导演的能力,却是在二流以下。 △ 我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活得比宫老长。我一定要活下去,出席他的葬礼(笑)。 △ 高畑先生是个臭知识分子,单纯依靠智性和素养来拍电影,已经不能把他称为电影导演了,应该称他为宣传意识形态的文化人。 △ “吉卜力是绘本”这个说法真的很对,或许吉卜力会以这样的形象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吧。就算宫老去世,此后的人们也会想看那些作品。但是只有宫老的作品是这样,高畑先生和其他年轻导演的作品,都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日本读者评论▲ △ 押井导演一如既往的直言不讳和歪理对话非常有趣,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看吉卜力作品时会有逻辑不通的感受。 △ 确实,如果说起吉卜力作品的话,会觉得故事的设定很奇怪,但也能理解它具有让人不经意间被迷惑的魅力。以及,押井导演,你难道不是很喜欢宫崎导演吗? △ 我喜欢吉卜力,特别是宫崎骏的作品。我一边想着讨厌被批评,一边开始读,但和预想中的感觉完全不同。倒不如说押井守先生的话让我频频点头,而且自己无法理解的谜题也被讲得非常易懂,太有意思了。 △ 押井在前言里写到“并不是讲吉卜力工作室的坏话以泄私愤”,但整本书基本上就是在讲坏话,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 作品论+揭秘书的感觉,很辛辣,一口气笑着读完,想再去看看吉卜力的动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