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奥勒尔省的贵族世家,早年丧父。十五岁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第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于一八三六年。其间思想倾向于民主,并开始诗歌创作。二十岁时赴柏林大学留学,四十年代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自然派”的代表人物,一八五二年因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捕入狱并遭流放。一八八三年于巴黎病逝。
内容简介
事情发生在一八三三年夏季,当时我十六岁。 我住在莫斯科自己双亲的身边。在卡卢加门附近 无愁园的对面,他们租有一幢别墅。我准备考大学, 但是很少用功,而且心里也毫不着急。 没有人约束我的自由。我想千什么就千什么,尤 其在我与我最后一位法国家庭教师分手以后。此后一 想到自己“像颗炸弹一样”落到俄国,心里怎么也舒 坦不起来,所以成天绷着脸躺在床上。父亲对我漠不 关心,但态度和蔼,母亲对我几乎不闻不问,虽说除 了我她没有别的孩子——其他一些要分心的事将她占 据了。我父亲还是个年轻人,而且英俊漂亮,出于经 济上的打算才娶她为妻。她比他大十岁。我妈妈过的 是一种可悲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激动不安、吃醋 、生气——但这是当父亲不在场的时候。她对他怕得 厉害,而他的举止则表现为严厉、冷淡,叫人不好亲 近……我未曾见过一个人比他更温文尔雅、安详自若 、充满自信、刚愎自用。 我永远不会忘怀我在别墅度过的头几个星期。天 气晴好,风和日丽,我们从城里乘车过来是在五月九 日,正逢尼古拉节。我四处漫游——有时在别墅花园 里,有时在无愁园,有时在城门外。我常在身边随便 带上一本书——比如卡依达诺夫的教科书——不过很 少去翻它,更多的是朗诵诗歌,这些诗我能背出许许 多多。我心潮起伏,又黯然伤怀——既那么怡然自得 ,又那么滑稽可笑;我总是期待、担心着什么,对什 么都大惊小怪,而且全身戒备;我浮想联翩,而且总 是围绕几个相同的念头沉思遐想,犹如雨燕在晨曦中 围绕钟楼穿梭往回;我心事重重,愁绪满怀,甚至伤 心落泪;然而血气方刚的年轻生命的愉悦之情,却似 春草一般透过泪水、透过愁绪——有时由铿锵悦耳的 诗句,有时由黄昏时分的良辰美景所勾起的愁绪油然 而生。 我有一匹马驹用作坐骑,我亲自给它备鞍,独自 骑着它向远方任意驰骋,我纵马扬鞭,设想自己是个 比武的骑士——风儿在耳边呼啸得多么欢乐!——或 者仰酋望天,敞开胸怀领受灿烂阳光的抚弄。 记得当时,女人的形象,女性情爱的影子,虽然 尚未在我头脑里形成固定的轮廓,然而对于女性的未 曾体验过的、说不出的、甜蜜的、朦朦胧胧的、羞羞 怯怯的感触,却蕴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种感触,这种期待,渗透于我的整个生活当中 ,伴随着我的一呼一吸,滚动于我血管的每一滴血液 里,并注定要在而后不久化为现实。 我家的别墅包括一幢主人住的有廊柱的木结构正 屋和两所矮小的侧屋,左面的侧屋用作生产廉价糊墙 纸的小工场……我不止一次溜到那里去,观看十个瘦 骨伶仃、头发蓬乱、身穿沾满油污的长褂的小男孩做 工。他们一脸倦容,不时跳到一根用于挤压压印机的 木头杠杆上,借助瘦小身体的重量压印出糊墙纸上彩 色的图案。右面的一间侧屋正闲置待租。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