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进化史2:从陆地到天空
作者简介
王章俊,全国生物进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古脊椎动物演化科学传播团队团长、首席专家,地质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原总编辑。 2015年,作为总策划、总编剧、总导演,拍摄完成了我国首部用故事讲科学的 4D 特效电影《会飞的恐龙》,获 10 项大奖。编撰出版的《化石与生命——生命的进化》荣获科技部评选的2015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并被国土资源部推荐参评 2018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 年编著出版了《生命进化简史》,主编出版 《热河生物群》《关岭、罗平生物群》以及《生命简史》(绘本)等。
内容简介
窃蛋龙 窃蛋龙下目是手盗龙类恐龙,生活于白垩纪,化石发现于亚洲、北美洲。 它们普遍具有喙状嘴、羽毛,头顶有骨质冠饰。小型如火鸡,像尾羽龙;大型身长约 8 米,重约 1.4 吨,如巨盗龙。 窃蛋龙类恐龙最明显的特征是普遍长有羽毛,尤其是前肢与尾巴上的羽毛更为突出,看起来像一把大的羽毛扇子。这些都是有羽轴且对称的羽毛,还不是鸟类的飞羽,所以,窃蛋龙类都不能飞行,就连滑翔能力也不具备。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窃蛋龙下目是手盗龙类中比恐爪龙类恐龙还要原始的一类恐龙。 在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东北辽西地区发现了许多窃蛋龙类化石,著名的有尾羽龙、似尾羽龙、原始祖鸟、天青石龙等,最著名的当属窃蛋龙。 窃蛋龙生活在晚白垩世,约 7500 万年前,化石首次发现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上。窃蛋龙是比镰刀龙类更接近于鸟类的恐龙,体形较小,犹如火鸡,身长约2米,前肢长有三个趾爪,趾爪弯而尖锐,具有长长的尾巴,头顶上长有醒目的高高耸起的骨质头冠,比公鸡的头冠更高耸、更明显。后肢长得强壮有力,行动敏捷,便于快速奔跑。它还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前肢末端和尾巴后段发育羽毛。 1923 年,安德鲁斯带领美国的考察探险队伍,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上,进行古生物考察挖掘,发现了大量恐龙蛋和恐龙新物种化石。 在挖掘清理恐龙蛋化石时,一位名叫欧森的考察队技师在恐龙蛋旁边发现了散乱的肋骨碎片化石,部分成型的关节、四肢与腿骨化石,以及更大的骨骼,甚至还有一个破碎的头骨化石。 考察队员觉得这些骨骼化石非常奇怪,是不曾知道的恐龙化石,状似鸟类。 在对这些化石研究中,当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脊椎古生物学部主任、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本推测,这些零散破碎的化石说明,这只恐龙是在一次偷窃活动中死亡的,并由此编造了这样一个看似合理,却又十分荒诞的故事。 奥斯本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只原角龙离开自己的巢窝,外出觅食,窃蛋龙趁机偷窃原角龙蛋,被恰巧返回的原角龙逮个正着,发现窃蛋龙正在偷窃它的蛋,愤怒之下,原角龙一脚踩碎了窃贼的脑壳,由此留下了这些残碎的骨骼化石。 因此奥斯本将这只正在“偷蛋”的恐龙,命名为“窃蛋龙”(Oviraptor),拉丁文的意思是“偷蛋的贼”。 从此,窃蛋龙就背上了这口“黑锅”,成为偷蛋的贼。这其实是名不符实,窃蛋龙是被大大冤枉的。 直到 70 年后的 1993 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罗维尔博士才为窃蛋龙平反昭雪,证明窃蛋龙不是“偷蛋的贼”,反而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事实得从 20 世纪 90 年代讲起。 1993 年,罗维尔博士在上述发现化石的同一个地点,在窃蛋龙化石的身边发现了更多的、又类似的恐龙蛋,其中有一个蛋化石里还发现了一个窃蛋龙胚胎的细小骨头,从而确认,窃蛋龙妈妈根本不是在偷原角龙的蛋,被返回巢窝的原角龙一脚踩死,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蛋,是用它的长爪在呵护自己的小宝宝。 后来又对 1923 年发现的窃蛋龙骨骼化石进行复原,其姿势仿佛现在的母鸡孵蛋,两条后肢紧紧地蜷向身子的后部,两只如翅膀一样的前肢则向前伸展,呈护卫窝巢的姿势,犹如母鸡或鸽子等鸟类的孵蛋姿势。这证明至少某些恐龙种类已经具有孵化抚育能力。 窃蛋龙前肢长有羽毛,具备孵化能力,也证明它是恒温动物,已经有了鸟类的某些特征,这也是恐龙进化的标志性特征,从而也证明了恐龙是鸟类的直接祖先,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 窃蛋龙可能是鸟类的爷爷或祖爷爷辈。 至此,窃蛋龙 70 多年的冤假错案,终于昭雪。 但按照古生物命名法原则,一旦被命名,即便错了,也不能更改,所以,“窃蛋龙”这个坏名字还是要继续叫下去,这个“黑锅”还得继续背下去。 不过,大多数人都知道了窃蛋龙是被冤枉的,它其实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6次生物大灭绝,9次进化飞跃,呈现生命40亿年演化全过程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十年精心打磨原创科普佳作 ☆舒德干、陈骏、康乐、殷鸿福四位中科院院士权威推荐 ☆中国地质学会推荐 ★一本满足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原创科普作品 宇宙诞生138亿年,地球生命诞生也已经40亿年,而人类自己的历史不过几百万年。在这以“亿年”来衡量的漫长时间里,生命从无到有,经历6次生物大灭绝,9次进化飞跃才成就了今天地球生命的繁盛。 5.41 亿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5.3亿年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始祖昆明鱼(或海口鱼)出现。长出脊椎,有头脑和眼睛,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4.4亿年前,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鱼类大繁盛的序幕。4.23亿年前,第一个有颌骨的脊椎动物初始全颌鱼出现,此后所有脊椎动物的“嘴巴”都是由它的颌骨演变而来。长出颌骨,主动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二次巨大飞跃。 3.77 亿年前,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有肺的四足陆生脊椎动物——鱼石螈。长出四足,爬行登陆,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三次巨大飞跃。 3.06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产羊膜卵的爬行动物林蜥(或始祖单弓兽),从此脊椎动物才能彻底离开水征服陆地。产羊膜卵,征服陆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四次巨大飞跃。 2.51 亿年前,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进化的序幕。2.34 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目前已发现最原始的恐龙——始盗龙。真爬行动物向恐龙的演变,进化出可以垂直站立的四肢,不再匍匐前行,后肢不仅可以直立行走,还可以快速奔跑,而上肢主要用来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五次巨大飞跃。 2 亿年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繁盛的序幕。1.9亿年前出现了大型的四足直立行走的蜥脚类恐龙;1.45亿—1.25亿年前出现了长有不对称羽毛、可以飞翔的恒温动物——始祖鸟和热河鸟。恒温长羽,可以飞行,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六次巨大飞跃。 6500万年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哺乳动物大繁盛和灵长类进化的序幕。恐龙、翼龙、蛇颈龙和沧龙灭绝,为哺乳动物爆发式多样化繁衍创造了条件。长毛恒温,胎生哺乳,如最早 1.6 亿年前的中华侏罗兽、始祖兽,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七次巨大飞跃。 大约在440万年前,地猿进化出地猿始祖种,这是第一个可以两足站立,直立行走的古猿,也称拉密达古猿。两足站立,直立行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八次巨大飞跃。 ?390 万年前,地猿始祖种进化出阿法南方古猿,然后进化出能人,能人又进化出匠人。 匠人 已开始褪去体毛,并学会用火,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九次巨大飞跃。 200万年前,匠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来灭绝;80万年前匠人进化出的海德堡人第二次走出非洲, 首先到了欧洲和西亚,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40万年前进化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30万年前仍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进化出晚期智人,约在16万年前(或5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先后到达欧洲、亚洲,消灭了生活于当地的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最终扩展到全世界,开启了人类文明。 “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内容结合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从物质产生,到生命起源,再到多细胞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讲清楚进化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搭建起完整的生命进化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对生命进化充满好奇的宝宝,这套《生命进化史》无意会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被称为生命?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爬行动物才是恐龙,恐龙如何分类?恐龙真的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那样通过克隆技术复活吗?鲸鱼是如何从陆生哺乳动物古偶蹄兽经过1000多万年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为什么古生物从出现到演化至今,一直都是四肢动物?为什么大多数动物身体结构是对称的?人类起源至今,哪些方面在进步,哪些方面在退步?现代人为什么都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生命进化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600多种神奇古生物,1500余幅精美古生物化石及复原图 本书精选在生命进化史上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神奇古生物600多种,随文配有1500余幅古生物化石图片,以及精美古生物复原图。这些图片生动展示了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