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二十一世纪少年文学必读经典

资治通鉴故事/二十一世纪少年文学必读经典
作者: (北宋)司马光|改编:周易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原售价: 1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资治通鉴故事/二十一世纪少年文学必读经典
ISBN: 97875391545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诸侯争霸,不仅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国的内部也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权逐渐落人主政的大夫手里。盛极一时的晋国,国君的 权力也已旁落,实权被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卿所握。出于自身的利 益,他们联合起来与公室斗争,同时相互间的争夺兼并也异常激烈。晋出公 十七年(前458),智氏与赵、韩、魏氏联手,灭范、中行氏;公元前四五六 年,四卿又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这个时期,四卿并立,而智氏最强。智氏的掌门人叫智瑶,是智宣子之 子。当初智宣子要确定智瑶为继承人时,族人智果曾劝他不如立他的另一个 儿子智宵。智果认为,智瑶有五大优点:英俊魁伟,武艺高强,才华出众, 能说会道,刚毅果敢,但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仁厚。换言之,智瑶 有才无德。在智果看来,智瑶确实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但最 终会引起大动荡,导致家族覆灭。 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劝告,仍然定智 瑶为继承人。智果便与智氏家族断绝关系,在晋国太史处立案,自立一宗, 称辅氏。 智瑶继位后,确实有过一番作为,对内灭范、中行二氏,驱逐晋出公, 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对外兴兵伐齐讨郑,战功显赫。于是,他更加骄横 跋扈,野心膨胀,不可一世。 有一回,智瑶在蓝台与韩康子、魏桓子宴饮,竞在酒宴上戏弄韩康子, 并且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进谏,说这样做恐怕会招来祸 患。智瑶大言不惭地说:“灾祸都由我来决定,我不让它降临,哪来的灾祸 ?”智国再劝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与人结怨,也就埋下了灾祸的种子。 即使是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主公却在宴会上得罪了强宗巨卿 的主君和家相,千万要小心啊!”智瑶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智瑶最不喜欢的是赵氏家族的主君赵襄子。赵襄子,名无恤,是赵简子 的小儿子。其母为赵简子的侍婢,又是狄人,所以赵襄子原本没有资格继承 赵氏的基业。然而,他的见识与才干却明显比其兄长高出一等,所以受到赵 简子的宠爱。赵简子要在大儿子伯鲁与赵襄子之间选择接班人,就将自己的 训诫分别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他俩,并叮嘱他们要好好记住。三年之后他 问伯鲁,可伯鲁早把这事抛到九霄云外了,连竹简都不知丢到了哪里。赵简 子再问赵无恤,赵无恤不仅将竹简上的话记得一清二楚,还小心翼翼将竹简 从衣袖中取出来。赵简子觉得他十分贤德,便决定将他定为接班人。而智瑶 看赵无恤不顺眼,曾当众侮辱过他,还想让赵简子废除赵无恤的接班人身份 。所以从那时起他俩就结下了梁子。 当初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临行前尹铎问:“您是让我去尽可能多 地搜刮财物,还是要将其作为安身之地?”赵简子说:“作为安身之地。” 于是尹铎到了晋阳之后,减轻了百姓的赋税,使得民众得到好处。赵简子很 高兴,对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别嫌弃尹铎地位不高,也不要 嫌弃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将其当做自己的根据地。” 智瑶四下结怨,却不自省,欲望进一步膨胀,想进一步削弱赵、韩、魏 三家的实力。他借口晋国曾是中原霸主,如今却被吴、越夺去了霸主的地位 ,为了重振晋国,每家拿出万户居民的领地,归还公室。他首先伸手向韩氏 索要土地。韩康子本想拒绝,段规劝谏道:“不可!智瑶这个人,贪婪而蛮 横,要是拒绝了,他肯定会开战,韩氏会吃亏的。主公不如给了他。他尝到 甜头后,一定又会向魏、赵索要,魏、赵不一定会听从于他,那就会打起来 ,我们就能从中渔利了。”韩康子觉得这办法可行,先受一点损失,但可以 避免同智氏交兵,又能挑起事端,从中渔利,因此割让了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轻易得逞,非常高兴,于是又向魏氏索要。魏桓子也非常不愿意, 家相任章劝道:“无缘无故索取领地,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恐惧不安;主公如 果给了他,智瑶必定更加不可一世。他骄横而轻敌,其他人因恐惧而团结在 一起,智氏的末日就来临了!”任章劝魏桓子不要做出头的椽子,魏桓子觉 得有道理,也送给智瑶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再次得手,得意忘形,又如法炮制,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 赵襄子断然拒绝,说:“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凭什么要拱手相让?” 遭到拒绝的智瑶勃然大怒,号令韩、魏二家,一同攻伐赵氏。 处于劣势的赵襄子决定退守以避敌锋芒。他问手下,该往哪里退。有人 建议退到长子,那里的城墙刚刚整修过,非常坚固,而且距离不远,可以据 守。赵襄子认为,当地百姓修缮城池已经疲惫不堪,如果在那里死守,恐怕 民心不稳。又有人建议退到邯郸,那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认为,仓库充实是 因为搜刮民脂民膏,当地百姓被剥夺压榨已苦不堪言,凭什么再让他们浴血 守城?最后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认为晋阳的民心可用,便撤退到了那里。 晋哀公三年(前454),智瑶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鏖战三个月,仍无 法破城,于是改用长期围困的办法,引晋水灌向晋阳。围困一年多,城中变 为汪洋泽国,灶膛成了青蛙的家园,城内的人只能跑到房顶上去避难,吊起 锅子来做饭。然而百姓都不动摇,依然协助赵襄子坚守。 晋阳城被水所困,智瑶踌躇满志,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得意忘形 地说:“我这才知道水也可以让人亡国啊。”魏桓子的都城安邑在汾水边, 而韩康子的都城平阳在绛水边,魏、韩二人听了这话,马上联想到自家。魏 桓子用胳膊肘捅了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足背,二人心照不宣 。 智瑶根本没注意到韩、魏二家的动静,他的谋臣郄疵却看出了些苗头, 提醒道:“韩、魏两家必定会反叛。”智瑶问为什么,郄疵解释道:“主公 约了两家一同伐赵,许诺事成之后三分其地。如今晋阳城马上就要被攻克, 两家之君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有忧虑之态。那是在担心下一个会轮到他们了 。”智瑶不以为然,第二天还将这话转告了魏桓子和韩康子。韩、魏二君当 然矢口否认,说:“这必定是谗臣替赵氏游说,离间三家的关系。难道韩、 魏两家会放着就要到手的赵氏土地不顾,却冒风险与智氏作对?那也太愚蠢 了!” 智瑶相信了韩、魏二君之言。他二人离开后,郄疵进来了,问智瑶为何 将他说的那些话告诉了韩、魏二君。智瑶奇怪郄疵是怎么知道的,郄疵说从 那两人的神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智瑶仍没当回事。郄疵见此,为自己想到 个脱身避祸之计,请求到齐国出使去了。 晋阳城危在旦夕,赵襄子派张孟谈潜出城去,秘密策反韩、魏二君。张 孟谈先后见到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 今智瑶率领你们两家伐赵,赵氏是保不住了,但接下去就要轮到你们了。” 张孟谈一句话就说出了韩康子和魏桓子的心病,他们早就为此忧心忡忡,只 是担心事机不密,先遭智瑶的毒手。张孟谈说:“这事就我们三人知道,绝 对不会泄露。”韩康子和魏桓子放心了,于是三人约好日期,共同对付智氏 。 一天夜里,赵襄子派兵杀死了智氏守堤的官吏,决开河堤,引向智瑶的 军营。智瑶从睡梦中惊醒时,已经水漫金山了。这时赵军从城中冲出来,杀 向乱作一团的智军,韩、魏二家又从两边夹击,将智瑶的人马杀得一败涂地 ,连智瑶本人也丧身于乱军之中。智氏被灭族,土地财产被赵、魏、韩三家 瓜分,只有智果一支因改姓辅氏而得以保全。 到了公元前四三七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这时,晋公室已 毫无权威,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 保留了绛与曲沃二邑,其余均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四〇三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 。这是一个划时代事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从这里开始,记载的第 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对于智瑶的失败,司 马光认为在于其才胜于德。才与德往往被人混淆,其实两者是迥然不同的。 才指的是聪明、明察、坚强、果敢,德指的是正直、公道、仁慈。德是才的 根本,才是德的辅助。德才兼备的是圣人,无德无才的是愚人,德胜于才的 是君子,才胜于德的是小人。小人既有足够的谋略来实施邪恶,又有足够的 力量来逞凶施暴,所以比愚人危害更大。历史上那些有才无德的小人,败家 灭国的不在少数。P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