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作者: (德)尼采|译者:刘大悲//余鸿荣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ISBN: 9787532954636

作者简介

尼采(1844年—1900年),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他很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说真话——既合时宜又不合时宜的事情 鉴赏力迷失,只剩下粗鄙的恶趣味、恶意的争辩 、市侩的饶舌,每个人几乎都能对不纯正的东西和不 真诚的东西报以最深刻的嘲讽,这就是不合时宜的事 情,但也是对所有时代来说永远都合乎时宜的事情: 说真话。 追捧已有定评的事物,仅仅是俗人浅见 艺术家们总是不断地美化一切有好评的事物。 为此,人们感觉自己:优良、伟大、快乐、聪明 。欣欣然,陶醉在虚幻的自我感觉之中。 那些经过挑拣的事和物,都是那些确实曾给予人 类快乐价值的艺术家的对象。人们一向都是坐在那儿 ,等着发现这些事物,以使自己能进入艺术领域。 多么虚伪矫情的幻想! 他们本身并不是快乐与快乐之人的评价者,不过 他们总是强迫评价者接受好奇心与憧憬,就为了能运 用他们的价值判断。 除了急不可耐,他们还是传令者的嗓子、奔跑者 的脚,他们通常总是最先赞美新的特点,似乎也最先 称其为善或评其为具有善的价值的人。 不过,正如我们所说的,这是一种错误,他们只 不过是比实际的评价者脚步快一点、声音大一点;那 么这些实际的评价者又是谁呢? 他们是拥有闲暇的富有者阶层。 追求出众 追求出众、时刻注意周围的人,渴望知道周围人 的情绪反应。 然而,为满足该冲动所必需的这种同感和同知, 远非善意的、同情的或慈悲的。 相反,人们希望看到或发现,他人怎么因为我们 的原因而经受外在的或内在的痛苦,怎么失去对他自 己的控制,在仅仅是我们的外观对他产生的印象面前 屈服。 即使追求出众者造成和希望造成的是一种愉快的 、兴奋的和欢乐的印象,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并 不给他人带来愉快、兴奋和欢乐,这是因为他在这些 其他灵魂上打下自己的印记,改变他们的形态,按自 己的意志统治他们。 追求出众就是追求控制他人,无论其为非常间接 的控制,还是感觉上的,或是梦想的。 倒果为因,就是在为自己文过饰非 思维形象由语言组成,它是最不确定的东西,它 本身根本没有一根促使运动的杠杆。 只有通过联想,通过思维和欲望之间的、逻辑上 讲不通的荒谬联系,思维才会“产生”行为,思维和 欲望也许会在严厉发布命令者的形象里邂逅。其实, 思维和欲望一直是并列着的。 说“在目的和行为之间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 这是天大的欺骗,事情可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理所当 然! 当你发现很难从一件事推知另一件事,它们很可 能被人颠倒了,不妨把它们的关系正过来,真相自然 浮现出来。 所有的颠倒、混淆,其意图往往是文过饰非,掩 盖错误。 没有产生眩晕的深度就没有美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所谓公正,就是把一切不平强行拉平 公正的终结——“给平等者以平等,给不平等者 以不平等”。 这才是公正的真正呼声,由此而推出: “决不 把不平等者拉平。” 围绕着这个平等学说发生的恐怖和流血事件,给 这个卓越的“现代理念”罩上了一种光辉和火光,以 致革命如同奇观一样也吸引了最高贵的灵魂。 归根到底,继续尊崇它是没有理由的。 就像只看到一个人对它感到厌恶,就像自己也必 定会感到一样。 P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