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时空观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作者: 彭志菲|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84
折扣购买: 时空观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ISBN: 97875535285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价值 与意义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 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 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 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 求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 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 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在认识 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 进行考察。具体来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两个基本观念:一是 时序观念;二是空间观念。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 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较为突出地 表现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是历史学科专业性的集中 体现,因而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然而,在高中历史实际 教学过程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状况并不乐观,表现如下 : 第一,历史学科的特征决定了时空观念培养的难度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在时空方面天生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环境存 在较远的距离且存在隔阂,加之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及滞 后,学生很难将不同时空的历史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经 验联系到一起,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 距离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感悟。 第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初高 中历史衔接不足。事实上,初中历史在全国各地的初中 阶段属于相对边缘的学科,甚至有不少地区的历史学科 在中考中不计分。这导致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 对初中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遑论“基础牢固” 了。目前中学历史学科出现初高中衔接不足,有相当部 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历史时“时序紊乱,空间杂糅”, 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第三,目前全国高中历史教材正处于新旧教材转换 阶段,旧教科书的编写结构不利于时空观念的建构。旧 教材的专题史体例有别于通史体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与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 题,最显著的便是对历史时空的弱化,专题史的教科体 例使得课程结构跳跃性大,学生难以有效把握历史发展 的脉络,给日常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和难度。而新教材 虽然是通史编写体例,但暂时并未在全国推广。 第四,在现阶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 《历史地图册》都不够重视,对每学期都配发的《历史 填充图册》熟视无睹,极少利用。这些人为造成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