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忘记/国际名人看中国

历史不应忘记/国际名人看中国
作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总主编:孙华|译者:沈苏儒//贾宗谊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历史不应忘记/国际名人看中国
ISBN: 97872001372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卢沟桥的*声 1937年7月7*夜,我在北平听到了卢沟桥的*声。 位于宛平县城外的卢沟桥,距北平10多千米,扼守着 北平西南的交通要道,千百年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这**之前,**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和华北的热 河、察哈尔省北部及河北省的一部分。北平和天津事实上 已成了国防前线。卢沟桥一旦失守,北平即成孤城。这一 天下午,**某部在卢沟桥附近进行*事演习,23时许突 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守*拒 *。**随即*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向附近地区发起猛 烈进*。守*奋起反抗,表示要誓死保卫卢沟桥。这就是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中国伟大的抗*战争由此全 面展开。 面对*本强敌的侵略,中国现代**中国老百姓** 次站起来说:“这块土地是我们的!” 过去,说这样的话,一直是件危险的事情。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国**败于外国列强,被迫割 让香港岛和一次次划界租地,并对外国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那时,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们就曾对清帝国** 说过这样的话。结果是13年战争,2000万人丧生,而这块 土地依然掌握在清朝官吏的手中。 1900年,中国相继把**让与*本、把青岛让与德国 、把旅顺口让与俄国、把威海卫让与英国后,奋起反抗的 义和团也说过这样的话。义和团走错了路,因而失败。由 于当时统治者的背信弃义和懦弱,使中国人民不断地付出 代价。 在随后的10年中,留学西方和*本的中国知识分子说 过这句话。他们宣传鼓动、奋起斗争、*苦*难。此时, 中国成立了一个*派,后来叫作***。1911年,*** 在其他派别的帮助下,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历**的新 阶段奠定了基础。 当民国总统于1915年签署让*本实际上控制全中国的 “二十一条,,卖国条款时,起而抗争的中国西南地区说 过这句话。一年之内,总统袁世凯妄想称帝,但他*到致 命打击,旋即一命呜呼。 1919年。学生们**次走**头,喊出这句话。作为 理想主义的果实和**权的捍卫者的《凡尔赛条约》,却 把以前德国人从中国夺去的山东省交给了*本,被*本收 买的中国**予以默认了。 在北平的街道上,学生们死于警察的*弹。当时,俄 国、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革命。**次世界 大战期间,中国的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 劳工运动。1921年,中国***诞生了。 在文学方面,青年作家反对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文言 文,破天荒**次用人民大众的*常语言进行写作。只要 认识几千字,任何人都可以读书,怎么说,就怎么写,再 也不怕被人讥笑为不懂文言文的“大老粗”了。只要大声 读出来,任何人都能听懂一本书或一份报纸了。 **力量迫使*本放弃了一部分其利用西方列强在欧 洲火并之机从中国夺取的租借权。在此期间,华北对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