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10
折扣购买: 高镇五/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ISBN: 9787030618566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五世医家缘启蒙 一、朝花夕拾忆往昔 盛夏以澜,清秋将至,浅秋的风,藏几分夏末的余温 ,带丝丝斜飞的雨,古庆春门旁,风摇碧浪层层,雨过绿 云绕绕,古城墙下穿梭过车水马龙,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 中医学院旧址,转过窄窄长长的小巷,穿过铁锈斑驳布满 常春藤的铁门,一个本世纪初的小区住宅,一位银发霜鬓 的老人,虽无白胡挂颔,却似鹤发童颜,像极了一位邻家 老人,笑嘻嘻地迎我们进了门。 老人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高镇五老先生。老 先生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身材瘦削单薄,脊背微微弯曲 ,身着一件古旧白皙的短袖,靠坐在窗边的桌旁,招呼着 我们围坐下来。因为我们的到来,老先生特地叫老伴打开 了客厅的空调,于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色棉质短袖衬衫, 颤巍巍地仔细系上衬衫的扣子,神情认真好似在进行一项 庄重而严肃的仪式。客厅的光线不是很明亮,也许窗外正 是阴雨绵绵的缘故,客厅四方正正,一面墙是半个书架, 下边靠着一张四方桌,另一面墙靠着一张双人沙发,整体 显得古朴温馨,老先生背靠着窗,右手边是伸手可及的书 架连着桌子,古至《伤寒论》《针灸大成》,今至最新的 《中国针灸》《中华中医药杂志》《上海针灸杂志》,已 经堆满书架并占据了半张四方桌面;墙上、桌上乃至桌旁 沙发扶手上,各式各样的书籍、期刊、报纸,更显眼的是 各种大小型号的放大镜。伴着寒暄话语间,老先生从桌上 一叠书籍中,翻出一本蓝色封面的医案原稿,细细述说, 这是十几年前,他本人编辑收集扫描的这几十年来的医案 原稿,有他老父亲的笔墨,也有他当时跟着一起出诊时写 下的医案,一笔一画,字字如真,现在年纪大了,还是时 不时拿出来看看,但是时间久了字看不清楚,光线差的时 候,只能叫老伴读着听。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 天”,诗人白居易晚年患眼疾和足疾,看书和行动多有不 便,好友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送给他,共叹垂暮之年面对 衰老,不带消极、悲观之意,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 霞。老先生身处耄耋之年,依然坚持每天读书读报、看新 闻、记笔记,看到兴起之处与老伴交流感悟,此诗句应景 应情之极。相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的衰老遗憾之感慨,更带有一份宽慰和鼓励。书中 夹着一沓笔记,微微泛黄,一行行劲瘦有力的小楷映在纸 上,字字清晰,老先生说,这都是小时候他父亲和私塾老 师严格督促换来的,他们那个时候每天都是要背书练字的 ,做中医,手最重要,手要搭脉,要摸病处,还要写方子 ,字写得难看不行,病人去抓药要被人说的,这些方子都 是要给人看的,所以字也要好好练。老人细细说道往事, 略带着宁波慈溪乡音的普通话,向我们打开岁月之流,重 拾朝华忆往昔。 1927年2月严冬某个正午时分,江南水乡的阳光被数九 严寒封印,一改往日淅淅沥沥的河流声,白皑皑寂寥大地 ,浙江余姚县匡堰镇高家村的一个三代中医家庭,迎来了 新生儿嘹亮的哭声,在这寂静的冬季中更显得几分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