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内蒙人民
原售价: 25.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论语(无障碍阅读精编版青少版)/新课标课外阅读经典文学名著
ISBN: 9787204155194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曰:“无 倦。” 子路询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道:“自己身体力行给 百姓带头,然后让老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再讲一 点儿。孔子又道:“(按照上面说的做,)不要懈怠就行。 ” 孔子指出为政之道为“先”“劳”和“无倦”。并强 调这三原则的重要性。为政者要身体力行,以勤劳做示范 ,带动老百姓勤于劳作,不至于逸乐淫奢。如能这样,再 坚持不懈,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也就能收到不发令而从 的政治效果。 子路曰:“卫君①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②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④;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⑧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⑧而已矣。”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 先从哪儿着手呢?” 孔子道:“那一定先辨正名分!” 子路道:“您的迂*竞到了如此地步吗!为什么要去正 这个名呢?” 孔子道:“你怎么这样粗野!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 ,大概采取保留态度(而不会像你这样乱说)。名分不符其 实,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很难 成功;事情办不成,**的礼乐制度也就不能兴起;礼乐 不兴,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无所适 从,连手脚都不晓得摆在哪里好。所以,君子要确定一个 名分,一定可以说得出用它的道理来,而顺理成章的话也 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能有一 点儿马虎。” 儒家极为重视语言的实用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它在 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上的重要作用。 孔子的正名思想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名可分为名 位和名分两个方面。名位反映政治关系的贵贱高低,名分 反映血缘关系的尊卑上下。名与礼密不可分,名位、名分 不同,礼亦有别。礼根据名来确定权利、义务和思想行为 的规矩。二、正名为了正实。这是正名的目的,也是正名 的原则。要实现周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 位、名分的正常等级关系,即为君者须符合为君之道,为 臣者须符合为臣的规范,为父者须尽为父之道,为子者须 履行为子的职责。三、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正”, 即名与实不相符,名不具有确定的意义,使名不能确定地 指明相应的实。这样,也就很难构成确定的言,并通过言 来表达确定的思想,这就是“言不顺”。四、名、言、行 有确定的关系。有了名(概念),必可用言(命题或定义)来 表达名的意义;有了言(命题或推理),一定可以指导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