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阿斯兰的国度(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导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如果像班扬的《天路历程》中用绝望巨人来代 表灰心,让阿斯兰来指代一位非物质的神明,那么 这不过是寓言体的形象。但事实上,我是用阿斯兰 去激起人的想象力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存 在一个如同纳尼亚一样的世界,而基督也选择在那 个世界中道成肉身、受死、复活,正如在我们的世 界里所做成的一样,那么,基督会是什么样子呢? ” 《纳尼亚传奇》出版后,很多小孩子都陆续写 信给路易斯,提出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有个小男 孩说,他很担心自己太喜欢阿斯兰,是否会让自己 陷入到偶像崇拜中。路易斯非常耐心地回信给这个 男孩子,探讨地说:“你喜欢阿斯兰的原因,是否 正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阿斯兰在纳尼亚所做的, 正是基督在这个世界所做的。” 与路易斯的其他护教学作品(如《返璞归真》 《四种爱》等书)相比,《纳尼亚传奇》的几个故 事具有一种“非护教性的福音性”。麦格拉思说, 《纳尼亚传奇》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是“一个神学案 例”,它远不是要回答一些问题,而是激发我们去 思考和提问。需要我们这些读者自己得出答案,而 不是被动去接受那些固有的神学观念。路易斯用“ 展示”的方法让我们看到真理,而不是像其他的护 教作品一样,用“论证”的方法去试图通过证明来 让人接受。在路易斯其他的护教学作品中,你可以 发现一位思维缜密的路易斯。在他的自传体作品( 《痛苦的奥秘》《卿卿如唔》《惊悦》等书)中, 你可以感受到一位情感丰富、不能自已的路易斯。 而在他的童话故事中,你却拥抱了一位将文学想象 力与神学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具有孩子般纯真的路 易斯。他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编织进这些童话中 。例如,在《魔法师的外甥》中,那一位担忧病中 母亲的男孩狄哥里身上就有路易斯幼年时的影予。 作为牛津中古文学教授,路易斯从众多富有想 象力的文学作品中借鉴了一些手法,将传统基督教 价值观交融在其中。读者可以从《狮子、女巫和魔 衣橱》中感受到《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视角,从《 黎明踏浪号》中品味出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情 节。在《魔法师的外甥》一书中,阿斯兰用歌声创 世,让泥土中冒出鼓包、生出各种生物的场景,很 像麦克唐纳所写的《莉莉丝》的一幕。这些经典场 景,让七个故事成为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处境, 其中传递的信仰价值观,则更加令人神往。 亲于阅读和灵命塑造 在英语世界,有信仰的家庭亲子阅读《纳尼亚 传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俗。也就是说,一代人 给下一代人阅读、介绍这七个故事,已经成为一些 西方家庭的属灵传统。很多成年人会与自己的孩子 重温这些曾经陪他们长大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 孩子所喜爱的,连成年读者也能从故事中得到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