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李杨自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梦想的种子 每个人都会做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很 早就有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这一梦想多年来一直魂牵 梦萦。西安南郊大雁塔下不远处的西安电影制片厂, 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1961年的**(已经不记得那**是在夏天还是 在秋天),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两岁大小的男孩, 坐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样片放映室(每个片子做完了 之后,电影制片厂都要看样片)。小男孩目不转睛地 盯着银幕。银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游击队 长为了掩护战友,被“国*”抓住。国*”逼他交出 其他同志,交出藏匿的粮食。他拒不交代。“国*” *官要*毙他。这紧张的一幕让小男孩的心揪到了一 起。突然,他大喊着“爸爸,爸爸”,不顾一切地冲 向银幕。中年男子赶紧追上去抱起小男孩,十分尴尬 地走出放映室。小男孩一路上不停地哭喊。他害怕, 他恐惧,他怕失去自己的父亲,他要去救自己的父亲 。然而他的父亲正抱着他,哄着他。我就是那个小男 孩——那个将电影与现实混为一谈的小男孩,我父亲 就是银幕上扮演游击队长的那个演员,叫李诗镕。这 是我父亲在1961年主演的电影《延安游击队》。童年 发生的许多事情我都忘记了,但这一幕却在我的脑海 里反复地出现,以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分清那个 场景到底是现实还是虚构。 那个小男孩冲向银幕救父亲的一幕,后来成了他 父母同事的笑料。现在回想,我为什么会对电影如此 一往情深,对电影的追求如此孜孜不倦,应该就是那 个时候电影之梦已经种进我的心田,我的血液里不知 不觉地融入了电影的DNA。我想,这就是我和电影的 缘分,这就是我的宿命,冥冥之中可能早就已经安排 好了。 我两岁时肯定没有这辈子一定要做电影的想法。 我*早的梦想并不是当电影导演,那时候根本没有那 个概念。从懂事开始,我就梦想着要做的一件事情, 是做演员。我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母亲都是陕西 省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我父亲原来是中国 青年艺术剧院(现在的中国**话剧院)的演员,他很 有才华,民国时期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他不仅仅 表演出色,而且还写剧本。“文化大革命”前他主演 过许多部话剧,并且主演了两部电影,一部叫《碧空 银花》,一部是《延安游击队》。同时,他也创作了 不少话剧剧本。我母亲的演艺资历则*老,她十三岁 入行,在哈尔滨塞北风剧社当演员。她当时并不知道 这是一个由地下*领导的剧团,她一边演戏一边懵懵 懂懂地被组织派出去送情报。抗*战争胜利后,他们 剧团归四野的一支部队管理。他们跟着部队一路南征 ,用唱歌跳舞活报剧等形式鼓舞部队的士气。1957年 ,陕西省话剧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前身)需要大量 的艺术骨干,我的父母亲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 分别从北京和东北调入剧团。当时的陕西省话剧团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