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中国历史(共12册)(精)

细讲中国历史(共12册)(精)
作者: 编者:李学勤//郭志坤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816.00
折扣价: 481.50
折扣购买: 细讲中国历史(共12册)(精)
ISBN: 9787208152267

作者简介

郭志坤,著名出版家,历史学家,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策划“中国断代史系列”,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荀子评传》《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中华一万年》(与陈雪良合著)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历史学的普及工作。

内容简介

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江南地方讹传,说康 熙皇帝已经下谕,要求各年拖欠的钱粮都要在这一 天全部完足,否则“欠者籍没,全家流徙绝域”。 谁都不想被抄家产、被发配边疆,所以有办法的都 争先恐后地在这一天当中,到衙门去交钱粮,衙门 胥吏们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奏销一案,据苏、松、常、镇四府和溧阳一县 的统计,共欠有条银五万多两,被黜革的士绅达一 万三千多人。由于康熙并未亲政,事事由四位辅佐 大臣决断,江南是汉人强势集居之地,他们处理起 来自然绝不手软。比如,探花、编修官叶芳蔼只欠 一厘,就被降职,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 松江府学生程兆璧的粮册上开明只欠七丝,一厘都 不到,被革除了功名。哪怕是欠一毫,也与欠千金 同罪,政令可谓严苛。 康熙六年五月,康熙有了亲政的机会,曾让臣 下进言,有人就要求对士绅采取宽宥的措施,特别 是江南地区。譬如,在初六日,兵部尚书龚鼎孳就 上疏请求宽免奏销。他说:“臣伏读康熙四年三月 初五日恩诏,凡顺治十八年以前拖欠钱粮及官吏侵 欺偷盗库银者,一概宽免,大恩溥遍,薄海欢呼矣 。乃顺治十八年内各省奏销十七年绅衿欠粮等案, 该抚不论多寡,一概指参,该部未经查核,一概降 革,以致三吴财赋最重,故明三百年来从不能完之 地,而年来俱报全完,虽惕息于功令,不敢不勉力 输将,然该抚朝夜拮据及地方剜肉医疮之状,可以 想见。”他提出,朝廷提出奏销措施后,地方推行 中常常一刀切,不论轻重,士绅都被参革,地方就 被迫剜肉医疮,以弥补拖欠钱粮,实在有不妥之处 ;奏销之中要分别情形,酌情开复士绅功名职位, 以减轻民困,这样才更能体现皇上的恩泽。结果, 和其他奏请宽免的奏疏一样,都未被批准。这可能 与康熙无关,因为真正主政的,还不是康熙本人。 康熙八年,总督麻勒吉到江南巡视,苏、松地 方士绅上书诉苦,麻总督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 他连同苏、松、常地方知府一起上书,要求对江南 士绅给予照顾,同样被驳了回来。自此地方上无人 再敢上书。 次年,全国发生水灾,中央下令:“凡被灾之 地,白银蠲免十分之三,漕米分作三年带征折色。 ”再次年,康熙下诏,规定以前拖欠的钱粮暂行停 征,以示国家轸恤之意。 康熙对江南日渐重视起来,在康熙十三年 (1674)四月又下诏说:“江南连岁水灾,康熙十四 年分钱粮蠲十之五。”这个政策,根本未经中央部 门讨论,是康熙亲自颁布的,让江南民众十分感激 。第二年,因边疆战事未休,军饷缺乏,户部决定 在“捐省条例内”议开一款:“顺治十七年奏销一 案,凡绅衿无别案被黜者,分别纳银,许其开复, 原系职官,照品级纳银,自六千两起至五百两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