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作者: [美] 戴维·考特莱特 / 薛绚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ISBN: 9787508646473

作者简介

戴维·考特莱特,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著作包括《暴力之地:从边境到内地城市的单身男人与社会失序》、《黑暗乐园:美国鸦片毒瘾的历史》。

内容简介

瘾品的政治现实 反对烈酒与麻醉品的运动都在19世纪晚期加快脚 步,两者使用的词汇也很相似,指向烈酒的控诉—— 亡国灭种、败坏道德、倾家荡产——同样指向麻醉瘾 品,科尔布曾说含酒精的饮品是“有害的麻醉品”, 酒类却安然度过所有国家的禁酒措施,也从来不是国 际间真正打算管制的项目。把酒类当作“瘾品”讨论 ,乃是相当晚近的事。 酒类的地位优越原因何在?最明显可见的即是这 个产业在主导世界经济及外交的西方国家里规模庞大 ,而且有财政上的重要性。以20世纪初期的法国为例 ,包括制造者、零售者、运输者、软木瓶塞制造者, 共有450万至500万人是靠酒维持生计,约占法国总人 口的13%。酒的课税以前也一直是西方国家财政的基 础,例如俄罗斯,酒的税收所得与整个军事预算所需 相等,非洲与亚洲的殖民政府也是如此。在近代的世 界秩序中,不分“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酒税 都是不可或缺的。鸦片这时候的处境相反,重要性正 逐渐衰减——至少在大英帝国范围之内已经不如从前 。印度对中国的鸦片贸易量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缩 小了,这也简化了英国人改变立场的过程——从力主 关税保护变成提倡国际管制。 酿酒业赚来的钱不但可以支付公务员的薪水,还 可以赞助高雅文化。丹麦酿酒业巨子雅各布森(J.C .Jacobsen)于1887年逝世后,把他的“老卡尔斯堡 酿造厂”(Old Carlsberg Brewery)遗留给一个推广 艺术、人文、科学研究的基金会,结果形成很微妙的 笼络作用。直到今天,多数丹麦人认为喝啤酒(丹麦 人喝啤酒的习俗居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之冠)是一种良 好的、爱国的行为。对卡尔斯堡有益就是对丹麦有益 ,最起码是对丹麦学术的、艺术的机构有益,这些机 构的经费都靠卡尔斯堡基金会捐献。 酒类生产的规模与地点也是重要因素,葡萄栽种 、酿造、蒸馏一直普遍盛行于欧洲和伊斯兰文化以外 的世界各地,麻醉品的生产却是有局限的,鸦片大部 分产自南亚的贫穷国家和殖民地,古柯叶大部分来自 秘鲁和爪哇。本来有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在制造可卡 因和吗啡,其中以德国的生产量最大。德国起初是反 对管制政策的,其产能也威胁到1912年《海牙鸦片公 约》制定的整个国际管制计划。后来德国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战败,英、美代表在巴黎会议上坚持条约中 要强制战败的同盟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 其、保加利亚)遵守《海牙鸦片公约》。德国、土耳 其,以及另一个顽抗的国家必须在国际联盟监督下同 意管制出口。希特勒虽然在1933年令德国退出国际联 盟,德国政府仍然默默继续配合瘾品管制当局。纳粹 党对于违禁品买卖一贯是坚决反对的。 烟类的故事和酒类的十分近似。烟草业的经济影 响力和操作广度都给自己带来相当程度的豁免优势, 上了瘾的吸烟者之众多更是理所当然的优势。香烟革 命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量扩大、上瘾程度加深、获利 性增高,都是在扫兴的致癌证据未出炉之前就发生了 。按理查德·克鲁格(Richard Kluger)估计,假如美 国政府在1964年公共卫生局长发布报告之后就努力约 束吸烟,影响所及的吸烟人口应该不下7000万(这个 数目包括粗略计算的18岁以下的吸烟者,官方当时统 计的吸烟人口之中,已成年者有5200万),另外还有 200万人是香烟股票持有者、烟农、香烟工厂工人、 零售商、接受香烟广告赞助的出版业者和广播业者, 以及因其他缘故依附烟草业维生的人。这样的奢望未 免不切实际。(当时的美国已经主控着全世界的瘾品 管制政策,也不可能同意听从国际间的出口管制。) 烟草类的种植与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渐渐普及以后,烟 草业的经济得失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了1983年,全 世界的生产与销售所提供的全职工作,超过l 800万 个。如果把工作者的家小、兼职工作者、季节性的劳 工也都计算进去,大约有1亿人是靠烟草业维持生计 的。 这么大规模的生产与所得,给了跨国烟草公司笼 络吸收的力量,他们也很乐意运用这种力量来做公关 、贿赂媒体、提供政治捐献、赞助艺术与体育活动, 以及收买游说者、专门作证的人、律师。菲利普·莫 里斯公司和雷诺公司甚至提供“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车间隐私权 小组90%的经费,这个小组发起的运动之一即争取员 工的吸烟权。 制药公司也相当擅长借游说来保护濒临绝种的产 品,甚至能做到把管制精神刺激品的国际条约延迟到 1971年才推出,而且趁未推出之前促使条约在内容上 给予了多项让步。制药公司对于国内的管制政策也发 挥了同样的影响力,是医生也是药物历史研究者的莱 斯特·格林斯潘(Lester Grinspoon)说明了制药公 司的运作方式。当时他在麻醉品及危险瘾品管理局 [Bureau of Narcotics and:DangerousDrugs,为 1968年至1973年间的联邦主管单位,也是麻醉品管理 处(Drug Enforcement Agency,简称DEA)的前身], 等候为大麻的医疗使用作证,正好听到另一桩行政法 庭听证。P250-252 这是一部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是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烟、酒、茶、咖啡、鸦片等精神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本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茶叶、鸦片、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图利的过程,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书中综合心理、药物、权力、经济、文化、生态等个领域讲述瘾品历史,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