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作者: 张弛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王阳明心学
ISBN: 97875044837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心是什么?王阳明说:“心为神之舍,血之主, 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他的意思是 说心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从生理的角度看 ,心是思想的主宰,人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心的指挥 。 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 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 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 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 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 家中,心就烦乱了。我这样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 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 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 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 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 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就不易吸收,就 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其道理也是 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 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 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 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地作礼,并且感激地说:“谢谢 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 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 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 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是啊,热闹场中亦可作道场;只要自己丢下妄缘 ,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妄念不除,即使 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行。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心”左右 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心 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正如王阳明所说:“心体 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 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这一念不但是私念 ,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 亦开不得了。”意思是说,人的心体上不能存留一丝 杂念,就像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一点沙子没有多少 ,却使人满眼昏天黑地,看不清世界、这一念头不仅 仅是指那些恶的私念,就是好的念头也不能存留。王 阳明以此劝诫人们时时保持自己的良知,不让它被物 欲所沾染。 王阳明在传习录说到自己的思想变化,他说:“ 大家都说格物要按照朱熹的说法去做,但什么时候把 按照朱熹的说法去做?我是实实在在地照着去做的。 早年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个姓钱的朋友一起讨论如何 做圣贤,要格尽天下之物,到如今再也没有这么大的 精神气了?因此我们两个人看到亭子里有竹子,我们 两个就去亭中的竹子上去格物。我那姓钱的朋友早上 和晚上都去对着亭子中竹子去格物,要弄清楚竹子的 道理,用尽了心思,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最后因为 过度伤神和疲劳而生病了。我当时说他这个是因为他 的精力不足,我就亲自上阵,自己去格,从早上到晚 上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到了第七天,我也因为精力 耗尽而生病了。所以和朋友一起感叹圣贤是做不了的 ,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格物了。后来我在贵州少数 民族的地方生活了三年,也明白了这个意思,天下的 事物本来就没有可以格的。实际上格物的功夫,只在 身体和心灵上做,就非常肯定圣人人人都可以做到, 便有小功夫的地方了。” 可见,王阳明非常关注内心的修养,这或许也是 他能成为一代圣哲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自 己内心的想法。不让世俗的虚名侵占自己的心灵,失 去自我。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