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幸福

持续的幸福
作者: (美)马丁·塞利格曼|译者:赵昱锟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32.50
折扣购买: 持续的幸福
ISBN: 9787213051272

作者简介

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会前**,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他是**位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的学者——威廉詹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曾登上《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众多流行杂志,著作超过20本,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

内容简介

泰勒斯认为,万物都是水。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获得幸福。 尼采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权力。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避免焦虑。 这些伟人都犯了一元论的大错,即把人类所有动机都归结为一个元素。 一元论能用*少的变量做出*多的推导,由于符合“简约”的哲学观念,即 *简单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因此它们广为流行。然而,简约也有一个下限 :如果用过少的变量来解释有关现象的微妙差别,那么*后往往什么也解释 不出来。一元论是上述这4位伟人的理论的致命弱点。 在这些一元论解释中,我原来的观点*接近亚里士多德,即我们所做的 一切都是为了幸福。其实我讨厌“幸福”这个词,因为它已经被滥用到几乎 毫无意义。它无法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付诸研究,也不能用做教育、医疗、公 共政策,或是你个人生活等的实际目标。积极心理学的**步就是,把“幸 福”这个一元论概念分解成若干可以研究的术语。这远非文字游戏,幸福需 要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一章就是我的新理论。 “你2002年的理论肯定不对,马丁。”塞尼亚·麦敏(Senia Maymin)在 2005年**届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班的“积极心理学入门”课的讨论中这样 说道。32岁的塞尼亚是哈佛大学数学系的荣誉毕业生,能说流利的俄语和* 语,经营着自己的对冲基金,堪称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典范。她的笑容甚至能 使亨茨曼大楼(Hunt**an Hall)巨洞般的教室里充满温暖——这可是被沃顿 商学院的学生们称为“死星”的大楼。这个硕士班的学生很特别:35名来自 世界各地事业有成的成年人,每个月飞到费城一次,来赴一场学习积极心理 学*前沿研究和实践的盛宴。 “《真实的幸福》里的理论,照理说应该是一个关于人类追求的理论, 但它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它忽略了成功与掌控。人会为了赢而追求赢。” 塞尼亚继续说。 就在这一刻,我开始重新思考幸福。 10年前,在我写《真实的幸福》时,我想叫它《积极心理学》,但出版 商认为,题目里有“幸福”这个词能卖得*好。我曾在与编辑的多场小战斗 中胜利,但从来没有在题目方面获胜,于是这个词就硬塞给了我(我也不喜 欢“真实”这个词,因为它与“自我”的关系太近,而“自我”在这个过于 自我的世界里早就被用滥了)。这个题目以及“幸福”这个词的主要问题, 不仅在于它无法充分解释我们追求什么,还在于现代人会由“幸福”立即联 想到高涨的情绪、欢乐、喜悦、微笑。每当积极心理学上新闻时,那个可怕 的笑脸就会被硬塞给我,着实恼人。 以前,“幸福”的含义并没有与愉悦这么近。当托马斯·杰斐逊在《独 立宣言》中宣称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它与快乐或者高兴相去甚远 ,而当我发起积极心理学运动时,我的初衷就与此相去*远了。 从幸福1.0说起 我的初衷是,积极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追求。*近在明尼阿波利 斯机场候机时,我做了一次背部按摩,因为这让我感觉舒服,而不是因为它 让我的人生*有意义,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常常会做出让自己感觉良好 的选择,但也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决定经常不是为了感觉良好。昨天晚上, 我选择听 6岁女儿糟透了的钢琴练习,不是因为它让我感觉良好,而是因为 那是我作为父亲的责任,而且那还是我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在《真实的幸福》中,我将幸福分为三个不同的元素——积极情绪、投 入和意义。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容易明确定义和测量。 **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愉悦、狂喜、入迷、温暖 、舒适等。我把在此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pleasant life)。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它与心流(flow)有关,指的是**沉浸在一项吸引 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我把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 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投入与积极情绪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因为如果你问一个正在体验心流的人“你在想什么,你感觉怎么样”,那么 他们通常会说:“什么也没想,什么感觉也没有。”处于心流中,我们人、 物合一。我认为,由于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动用了我们全部 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无暇思考和感觉。 体验心流没有捷径。要达到心流,你需要投入你*强的优势和才能。获 得积极情绪则是有捷径的,比如**、逛街、吸毒、看电视。这也是积极情 绪和心流之间的另一项差异。因此,你需要找出你的品格优势,学习如何* 多地使用它们以达到心流(可参见www.authentichappiness.org)。 幸福还有第三个元素,那就是意义。我在打桥牌时会达到心流,但在每 次漫长的比赛后,当我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会担心自己是在虚度人生。 对投入的追求往往是孤独的、自我中心的,而人类不可避免地要追寻人生的 意义和目的。“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 life)意味着归属于某些** 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为此,人类创立了许多积极组织:**、政* 、环保运动、童子*及家庭。 “真实的幸福”理论可以总结为:积极心理学探讨的是幸福的三个方面 ——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这就是幸福1.0。 塞尼亚的提问结束了我这10年来对此理论的教学、思考和检验,迫使我 进一步发展它。从那个10月份在亨茨曼大楼的课开始,我对“积极心理学是 什么”的想法改变了。我对积极心理学的要素是什么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目标 应该是什么的想法也改变了。 P00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