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张乾二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弄潮儿向涛头立(张乾二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作者: 林梦海//黄宗实//郭晓音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47.20
折扣购买: 弄潮儿向涛头立(张乾二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ISBN: 9787504675255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从崇武少年到集美学生 崇武古城与“霞田张” 1928年,张乾二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海门 乡。 崇武,崇尚武备之意,崇武古城因此得名。崇武 位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南海滨,突出部分三面环海,西 连陆地,东临台湾海峡。崇武半岛上明朝时期建造的 丁字形石头城墙,至今仍屹立在海边。城墙环海,有 12处半月形沙湾,湾域岩石缀布,地形复杂,易守难 攻。宋代初就设有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建城设置干户所,派驻军队,成为防备海盗和倭寇的 海边重镇。崇武城因此成为福建沿海建造的13座城中 规模最大的一座,明清两代先后进行过18次修葺增建 。明朝倭寇之乱时,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兵于崇武古城 临危而战,击溃来袭之敌;明末,崇武是郑成功的军 队重要的兵饷供应地;清代乾嘉年间,东南沿海海盗 风盛,崇武又是清朝官兵的守地。 崇武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崇尚武备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还是一座文风甚盛、人才辈出、被誉为“海滨 邹鲁”的文化古城。明代嘉靖年间,崇武文坛就出现 了一位诗人、文学家黄吾野。近现代以来,崇武的文 苑诗坛先后出现了旅居台湾的医师兼诗人、雕塑家张 世昌,张乾二的堂兄、旅台学者、诗人张福星,以及 画家、诗人、张乾二的舅父赵复纾等。此外,张氏后 人还在崇武成立了“海社”、“初社”等一批文学社 团组织。 因土地少且多为沙质地,这里很难进行农业耕耘 ,只能在沙质地上种植地瓜等耐旱作物。所以,这里 的居民以海为田,以渔业为主,少数经营航运业。不 管春夏秋冬或风晴雨露,日夜尽在风浪中,与大海搏 斗,求得生存与发展。 “永源居”宗祠 崇武霞田的张氏祖祠名为“永源居”,位于崇武 城南灯塔下,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三进结构的 红砖大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四百多年,是张 氏后代祭祀祖先、宗亲联谊、培养人才和传播传统文 化的重要场所。数百年来,祠堂历尽风雨,几经修葺 。2004年张氏族人又予以重修,其房屋坐向、外形、 结构等皆保留旧时形式,大门外象征张氏书香门第的 旗杆夹和厅石今等古石也予保留。祖祠的匾额“霞田 张氏宗祠”系霞田张氏第十六世裔孙张乾二的手书原 迹。紧邻“永源居”左侧的一幢名为“永和居”的三 进结构红砖厝,是“永源居”的同宗支张氏十四世四 兄弟共建的居屋。张乾二的祖父就在此成家立业,繁 衍后代。 霞田张氏开基祖张寿,字孟知,号芥蓭,原籍漳 州府平和县小溪乡,系铁崖公之五世孙。明洪武二十 年(1387年)入崇武抗倭,几经砺战,功成名就。后娶 妻林氏,择霞田而居,故以“霞田”为开基灯号。芥 庵公在崇武兴田致业,惠掖遐迩,庇荫后世,功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