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伽草纸

御伽草纸
作者: (日)太宰治|译者:徐建雄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御伽草纸
ISBN: 9787201117638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的失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人的失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内容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老爷爷。 他的右边脸上, 长着—个十分讨厌的大肉瘤…… 这个老爷爷住在四国岛阿波国的剑山山脚下。 其实我也没什么可靠的依据,只是觉得应该是那 样才对。这《摘肉瘤》的故事,似乎是出自《宇治拾 遗物语》,可眼下我屈身于防空洞之中,要想寻经据 典加以考证也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也不只是《摘肉 瘤》,之后要讲的《浦岛太郎》的故事也是一样的。 《浦岛太郎》首先在《日本书纪》中就有着明确的记 载。而在《万叶集》中,也有吟咏浦岛太郎的长歌’ 。除此之外,《丹后风土记》和《本朝神仙传》’等 书也对这个故事的传承起到作用。近年来,鸥外m的 戏剧啦,逍遥“的舞剧啦,从传统的能乐、歌舞伎到 艺妓的徒手舞,在很多场合都能看到浦岛太郎的形象 。 我这人有个坏毛病,那就是,读过的书往往马上 就转手送人或者干脆卖掉,所以藏书这种东西是从来 没有过的。因此,像现在这样要想讲清楚一个问题, 就必须凭借着模模糊糊的记忆去四处寻找曾经读过的 书籍……可就眼下的境况来说,这一点是难以做到的 ——眼下,我正在防空洞里蹲着。膝盖上摊开着一本 小人书。仅此而已。因此我不得不放弃对这个故事进 行考证的种种企图而要凭借自己天马行空般的遐想。 不过,这么做的话,或许反倒会编出一个生动活泼的 故事来亦未可知。——如此这般,这位蹲在防空洞角 落里的与众不同的父亲,在心里做了以上这一番自我 辩解似的自问自答之后,就“很久很久以前……”地 念起了小人书。与此同时,却又在心中开始编写一个 与之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故事来。 这个老爷爷非常喜欢喝酒。一般来说,“酒鬼” 在家里往往都十分孤独。那么,到底是由于孤独才喝 酒的呢,还是因为喝酒才变得孤独的呢?要深究这个 问题,或许就跟想弄明白鼓掌时到底哪个巴掌在响一 样,纯属故弄玄虚。总之,老爷爷在家里的时候,总 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不过,话虽如此,这位老爷 爷的家庭可并不是很糟糕的那种哦。老婆婆还健在。 已经快七十了,可依旧是腰不弯、眼不花的。据说以 前是个大美人。从年轻那会儿起,她就是个没嘴的葫 芦——不喜欢说话,只知道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做 好家务。 “啊,春天来了。看哪,樱花烂漫啊。” 即便在老爷爷的兴致如此高涨的时候,老婆婆也 只会冷冰冰地回一句: “哦,是吗?我要扫地,你让开一下。” 于是,老爷爷的脸上立刻就没了高兴劲儿。 老爷爷还有个儿子,快四十岁了,品行极为端正 ,简直是世间少有,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不仅如此, 他还从不嬉笑从不发火,一点乐模样都没有,只知道 一声不吭地下地干农活儿,附近的人们不由得都对他 敬畏有加。由此,他得了个“阿波圣人”的称号,非 常出名。他不娶老婆,不剃胡须,以至于人们怀疑他 是不是跟木头、石块一个样,没有七情六欲。 总之呢,老爷爷的家庭不得不说还是属于那种无 可挑剔的完美型家庭。 然而,老爷爷的心里老是不舒坦。他面对家人是 有所顾忌的,却总还想喝酒。所以呢,在家里喝酒, 只会让他更加不开心。可事实上,看到老爷爷喝酒, 无论是老婆婆还是儿子“阿波圣人”都不会责怪他的 。 老爷爷晚上独自小酌时,他们就在一旁默不作声 吃晚饭。 “我说,这时令哪,”老爷爷酒劲儿上来后就想 找人搭腔。可他自个儿说出来的话往往都是些无关紧 要、不太靠谱的。“春天,终于要来了。看哪,燕子 都飞回来了。” 这话,说与不说一个样。 老婆婆跟儿子,依旧一声不吭。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呃,春宵一刻值千金,对 吧?” 他又嘟哝了一句废话。 “我吃好了。” “阿波圣人”吃完了饭,对着食案”恭恭敬敬地 深施一礼,随即,站起身来。 “唉,好吧!我也吃饭了。” 老爷爷无比落寞地将酒杯倒扣在桌子上。 只要是在家里喝酒,基本就是这么个状况。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