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
作者: 编者:李鸿谷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
ISBN: 97875143761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宗庆后 娃哈哈是从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 口述 宗庆后 采访、整理 张从志 人近中年,白手起家,短短几年将一个校办企业经销 部打造成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巨无霸,花甲之时又跻身中 国首富,宗庆后和娃哈哈创造的奇迹正是改革开放40年历 史的一个缩影。 我17岁初中毕业那年刚好赶上“上山下乡”运动,就 下了农场,开始在舟山干了一年,拉土堆石,围垦海涂, 但海填起来后发现那地方种不了棉花。我们又被调到绍兴 的茶场,在那里待了14年。前后在乡下15年,劳动虽然很 艰苦,但锻炼好了我的身体,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意志,这 给我后面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1978年,我回到杭州,以顶替母亲岗位的身份进入上 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厂做工人。当时全国老百姓都是无 产者,吃平均主义大锅饭,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但生 产的粮食还是不够吃,什么都要票,过的都是穷*子。我 回来时是12月份,不久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农村是先改革的,实行 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了几年,城市也开始改革。就 是趁着这个机会,1987年,我承包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 部,终于能够放开手脚自己干了,当时有一大批人都是用 承包这种方式开始创业的。 经销部*初只有我和两个退休教师,开办费4万元,其 余14万元都是贷款,要靠我们自己赚钱还。领导给我们定 的当年利润指标是4万元。那时整个校办企业的利润也就几 千块钱,但我说我保证上交10万元。之前我在校办工厂做 供销员,糊过纸箱,卖过电表、电扇,在底层摸爬滚打近 lo年,我了解市场,所以有信心。我们先从做小生意开始 ,给各个学校供应文具、纸张等*用品,后来给人代销、 代加工花粉口服液。一年后,我们拿出成绩单,上缴利润 2212万元。 19**年,我们开发了自己的**个产品——娃哈哈儿 童营养液。我那时跟小学接触较多,看见很多小学生面黄 肌瘦,照理来说大家吃不饱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解决了, 不应该是这种状态。后来一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都有营 养**的问题。因为当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只有一 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爱,使很多孩子养成偏 食、不爱吃饭的习惯。我就请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的朱寿 民教授帮我们开发儿童营养液,主要功能是开胃,改善儿 童的营养结构。我们还请了全国很多有名的营养专家帮助 我们调整配方供应商,也得到了**夫人于若木同志的大 力支持。后来投放市场,孩子们喝了以后效果**好。就 是这一年,我们正式*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还是紧缺型市场,而且我们 敢为人先做了广告,知名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产品很快就 供不应求。我们想扩大生产,新建厂房,但娃哈哈当时还 是一家很小的企业,去审批土地很困难。刚好这时一街之 隔的杭州罐头厂(以下称“杭罐”)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杭州市听说我们想扩大生产,就拍板让我们兼并罐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