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明解·第一辑

易经明解·第一辑
作者: 编者:温海明|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易经明解·第一辑
ISBN: 9787807705123

作者简介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2006),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1999),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1994),辅修哲学。 曾为北京大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历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兼学术部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学堂书局副总编辑、《孔学堂》杂志副总编辑;孔学堂咨询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燕京学堂(YCA)、北京中国学中心(TBC)、闽南佛学院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阴长阳衰 难以久持 ——姤卦卦辞明解 【明解文本】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讲课内容】 辛亚民:先说卦名,卦名姤,《彖传》释作遇,也就是邂逅的意思,本字作媾。尤其特指阴阳、男女之间的邂逅,这个卦名典型体现了卦象,阴遇阳。帛书《周易》卦名作狗,显然是假借。正是因为一阴上承五阳,所以卦辞说,女壮,勿用取女。这一卦的这个特点很有意义。从承乘的角度讲,《周易》卦名卦象卦辞之间有如此明确联系的卦不算多。首先从姤卦我们可以确定,至少这一卦的卦辞是作者因卦象所作,这是考察象数易学起源的一个有力证据。其次,肯定了卦爻辞具有阳尊阴卑的观念,一阴承五阳,直接否定了一阴。再次,确定卦爻辞中有乘承的爻位体例。最后,这一卦也典型体现了卦爻辞的占筮性质,针对嫁娶进行的一次占筮,很典型。 【讨论内容】 【“姤”】 裴健智:郑注:“遘,遇也。一阴承五阳。一女当五男,苟相遇耳,非礼之正,故谓之遘。女壮如是,壮健似淫,故不可取。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古文和郑本做“遘”。 张吉华:这个卦名典型体现了卦象,阴遇阳。 辛亚民:所以这一卦从卦名、卦象、卦辞都是比较清楚明白。 裴健智:柔爻为初爻,为何是强势呢?主要是看发展趋势吧,而不是现实的状态。现实中,初爻虽弱小,不过有蓬勃的生命力。崇阳的观念,卦辞中有崇阳的倾向就比较早了,一般认为《易传》中崇阳的观念开始明显显现。 何善蒙:“二般”的人认为父系开始就是崇阳。 姚利民:初六欢天喜地地迎接五阳,她以为可以好好挑选下众阳,殊不知她却是五阳口中菜而已,慢慢消化,结果好悲。 张吉华:姤,本字作媾,婚媾。 何善蒙:《彖传》主正遇,意思延续卦辞。《象传》意思跟卦辞有差异,只讲遇,不讲男女之事,而讲天下之事。 张吉华:姤,以女从后,最后一女之象。《说文解字》释姤,“偶也”。《彖传》《序传》释为“遇”。" "●40多位易经专家以现代教、学方式共创佳作 《易经明解》运用现代通信网络汇聚当代易学家一起交流讨论,解读各卦的学者们学养各异,授课风格不同,对《易经》的把握和理解也不同,而且每位学者在跟其他学者一起配合授课的时候,又表现出风格上的变化,所以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师友们在即时沟通基础上共同创造的著作。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本来就是讲课稿,内容还比较活泼灵动,互动性强,值得初学者和爱好者认真阅读和研习。 《易经明解》的内容解读老师: 张克宾: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易研究》编辑,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辛亚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何善蒙: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 ●资深大咖作为学术顾问 【陈 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前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 【刘大钧】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前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马宝善】华夏易道研究院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易明书画院院长。 【马恒君】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前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孙晶】国际易学联合会第四届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中外大家齐赞《易经》 爱因斯坦谈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时,写道: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在我看来,中国的贤者没有走上这两条道路,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是,《易经》的哲学观和科学观在中国被做出了一番成就。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相距几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 “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易经)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样评价《易经》: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冯友兰说: 《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荣格用《易经》占卜 1951年,76岁的荣格为英译本《易经》写了一篇序言,名为《〈周易〉与中国精神》。 有趣的是,在这篇序言中,荣格还提到自己关于此事的两次问卦,其中第一次问卦的问题,是“把《易经》引荐给英语世界的读者,结果会怎么样?” ●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典,内涵丰富、哲理深厚,解读难度较大,该书集众家之所长,组稿形式新颖,分析深入浅出,解读语言平实,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