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最新最全译本)

思想录(最新最全译本)
作者: (法)布莱兹·帕斯卡尔|译者:贾雪//胡戎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56
折扣购买: 思想录(最新最全译本)
ISBN: 9787509355572

作者简介

。 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数理学家,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思想录》是其思想理论的集中表现,作者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一部博大精深、充满睿智的哲理散文经典,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内容简介

32 优雅与美丽有一定的标准,它存在于我们的天性 ——例如强与 弱——与取悦我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依照这一标准构成的任何事物都能令我们感到喜 悦:房子、歌 曲、演讲、诗篇、散文、女人、鸟儿、河流、树木、 房间、礼服等 等。未能按这一标准构成的所有事物,都会令品位出 众的人不悦。 依照好的模式构成的一首歌与一座房子之间有一 种完美关联,因 为它们与此模式类似,虽然种类各异;同样,在依照 坏的模式构成的 各类事物之间也存在一种完美的联系。坏的模式并非 独一无二,而是 数量众多;譬如每一首蹩脚的十四行诗,无论是按照 何种坏的模式写 成的,都像—个依照该模式穿衣打扮的女人。 最能使我们明白一首错误的十四行诗的荒谬可笑 之处的,莫过于 揣摩自然与标准,再想象依照这—标准打扮的女人, 或者建造的房屋。 33 诗歌之美——正如我们谈论诗歌的美妙一样,我 们也应该谈论 数学之美与医学之美。可我们并不这么做;原因在于 我们非常了解 数学研究的对象,明白数学在于证明;我们也非常了 解医学研究的 对象,明白医学在于治疗。但我们不了解诗歌研究的 对象,不明白 其美妙之处何在。我们不清楚应该模仿何种自然模式 ;由于缺乏此 类知识,我们创造出了种种荒诞的名词,诸如“黄金 年代”、“我们 时代的奇迹”、“命中注定的”等等,并把这些怪词 称为诗歌之美。 但是,无论谁以吹嘘夸大的方式去想象女性,他 都会看到一个 漂亮女子,身上珠光宝气,他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 对女性魅力的 了解胜过对诗歌魅力的了解。但无知的人却会对这般 打扮的她大加 赞美,在许多小乡村里她更是被奉为女王;因此我们 把按照这一模 式写成的十四行诗称作“乡村女王”。 34 一个人若是不能在诗坛占据一席之地,建立自己 的风格,他就 不能以诗歌闻名于世,数学家亦如此。然而渊博之人 并不看重地位, 也不认为诗人与刺绣两个行业之间有多大的区别。 这些渊博之人虽然未被冠以诗人或者数学家之类 的头衔,但他 们是无冕之王,是所有头衔的评判者。没人能猜出他 们。当他们踏 入社会时,他们谈论其他人谈论的话题。除非他们在 必要时加以使 用,否则我们难以察觉他们有何特质。但是我们会记 住他们,因为 这类人的特点在于:如果不涉及口才,我们不会说他 们是优秀的演 讲者,然而一旦涉及,我们说他们是优秀的演讲者。 所以当一个人初涉诗坛时,我们便说他是杰出的 诗人,这其实 是一种虚伪的赞扬;在谈论诗歌时没人征询他的意见 ,那就更是一 种恶劣的标志了。 35 我们不应当说一个人,“他是数学家”,或者是 一个“传道者”, 或“口才出众”;而应说他是“谦谦君子”。唯有这 一普遍的品质才 能令我高兴。当你看到一个人时,若首先想到的是他 的著作,那么 这是一种糟糕的标志。我更希望你在碰上它并且有机 会加以运用之 后,才发现某一品质(Nequidminis①),因为我担 心某些品质会盖 过其他品质,给这个人贴上了标签。就让所有人都想 不到他善于演 讲吧,除非口才被提及,到这时再让他们加以思考。 36 人充满了各种需要:他只爱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 的人。有人会 这么说:“这人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我与数学 家毫无关系,而 他将我视作一个命题。“那个人是一名杰出的士兵。 ”他是视我为一 处被围困的城池吧。可我所需要的是一个诚恳的人, 他能改变自己, 以满足我的所有需要。 37 既然做不到事事通晓,那么我们应当对所有事物 略知一二。因 为对所有事物略有了解,远胜过只彻底了解一件事。 这种渊博再好 不过。若我们能两者兼有,自是更佳;但若是必须做 出选择,那就 应该选择前者。人们都有同感,也是这么做的;因为 众人往往是最 好的评判者。 38 是诗人,但不是诚恳的人。 39 设想闪电击中地面等现象,诗人以及只会推论此 类事情的人 们,将缺乏证据。 40 如果我们想证明那些被我们来证明其他事物的例 子的真实性,我 们必须采用其他事物作为例证;因为我们总是相信, 困难存在于我们希 望证明的事物之中,于是我们发现例证更加清楚明白 ,更有助于证明。 所以当我们想要证明一个普遍定理时,我们必须 举出一条适用 于特殊情况的规则;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证明一个在 特殊情况下适 用的规则,则必须从普遍规则着手。因为我们总会发 现想要证明的事 物模糊不清,而被用于证明的事物却清楚明白;因为 一件事物被提出 需要证明时,我们总会首先想象“它是模糊不清的” ,与之相反,被用 来证明的事物则是清楚明白的,因此我们易于理解。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