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千疮百孔的恋人(恋爱课)
作者简介
陈雪,1970年生。台湾著名小说家,作品受到侯孝贤、朱天文、梁文道、马家辉、止庵等两岸三地文化名人的一致推崇。早期以写作前卫辛辣而广受讨论,备受文坛瞩目,此后不断拓展创作维度,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样貌,独具一种悲悯而感人的气息。同时,她也是《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台北书展大奖小说类年度之书、金鼎奖等各大文学奖项获得者。 著有《台妹时光》、《人妻日记》、《迷宫中的恋人》、《附魔者》、《她睡着时他最爱她》、《无人知晓的我》、《天使热爱的生活》、《只爱陌生人》、《陈春天》、《恶女书》、《蝴蝶》、《桥上的孩子》、《爱上爵士乐女孩》、《恶魔的女儿》、《爱情酒店》、《鬼手》等。部分作品获得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写作计划补助,并被翻译成英文与日文等。
内容简介
一见钟情 年轻时代,我只相信一见钟情,我以为其他种类 的恋情都是经过妥协的结果,可能过于功利。或许因 此,我谈过许多起初美好、最后近乎悲剧的恋爱。 因为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盲目搜索,感觉应 该更像“疫情”,是以灾难程度大小来感受强度的, 有一种说法是“失去之后才知道爱得多深”,但我深 以为却是“在一起之后才知道分开比较好”。 气质、长相、身材、打扮或者某种难以描述的“ 整体氛围”,就是这样打中你的心了,你觉得再也无 法忍受见不到他,你盼望因为与他靠近,他所有美善 、魅力就都属于你,你想象与这样的人共度晨昏,进 一步说话、亲密,甚至,一起生活,白头偕老。 奇怪啊!不管几岁,即使是少年少女,在一见钟 情时,也都会产生“此生非你不可”的贸然念头,而 这更教人确定爱的神秘,爱的不可解释,以及爱的“ 模糊形状”。 面对“那个人”,我们总是太急切了,深怕一旦 错过就此永远错过,或者也不知道怕什么,那种不能 自控、为某人神魂颠倒,那近乎飞蛾扑火的种种行为 ,都让你感受到爱意充满,行动力满分,爱情就这样 来了,你没多问、多想,能在一起就好。 无论多么强烈的一见钟情,进入爱情之后,就是 二见,三见,常见,你看见他,他看见你,你们交往 日益频繁,深入,你惊讶于“这是我当初爱上的人吗 ?”或者“他为什么越来越美好,让我越陷越深?” 我就曾经在某段恋情里,几乎第一个星期就想要分手 ,简直大梦初醒。我后悔于为什么不深入认识一点再 交往,但我们已经写了好多好多信了啊,我好像也已 经知道他的这些那些过往,这个那个疾病,他为我描 述过之前的疯狂、悲伤、痛苦,然而,交往前那些只 是“故事”,交往后,那些曾经疯狂的举措,变成了 我的“生活现实”,我只想逃。 确实,观察再久,有许多事不在恋爱的时候是无 法发现的,不只是那些“日常生活细节”或“人格特 质”,而是在面对与人“亲密”“冷淡”,面临“选 择”“失望”“挫折”时的反应,我们会对最亲密的 人毫无保留地展现,甚至,我们会对他进行“感情勒 索”,甚至召唤、引发自己内心也不知悉的“黑暗” 与“狂暴”。 一见钟情的危险在于,使人轻易地构想一种隐恶 扬善的“爱情”,将恋人的有优点放大到极限,以至 于交往时失落更深,造成纷争,或陷入自己也无法解 脱的困境,甚至把生命都困住了。虽然这些过程是学 习爱、学习理解人、学习面对人生并非如想象中般一 帆风顺的体验,但初试爱情滋味的人,或者始终带着 少女心恋爱的人,往往因此承受超过预期的伤害,甚 至失去勇气无法再进入爱情。 我们可以做的,并不是关掉一见钟情的机制(如 果有这种装置的话),而是,从这使我们一见钟情的 对象(有时是一种类型,你总是爱上某种类型的人, 谈着剧情相似、结局相同的恋爱,而只悲叹自己命运 不佳,遇人不淑),反过来认识自己,辨明自己心中 的恐惧、失落、遗憾与追求,在与这个看似“命定的 对象”互动的过程里,尝试修补自己,进而可以不需 要透过特定的符码、特征,来寻求爱情。不再企图透 过爱情“立即”地使自己完整,或得救。 无论日久生情也好,一见钟情也罢,那些没有美 好结局的爱依然贵重,重点在于整个过程我们到底经 历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倘若我们知道,这世上没有 一个人是设计好来“符合我的需求”“使我一定幸福 ”的,我们体验各种爱的“开始”,那最神秘、最不 可捉摸、最令人激动的时刻,但心里知道,即使如此 ,自己的人生依然需要自己背负,这段爱情未必会以 美好结局收尾(谁知道结局到底在哪?)理解爱情的 无常,不让一次爱情的结果打碎自己。 我曾经期待这世上有某个人如此美好,足以使我 的人生也变得美好壮阔,曾经,有人紧抓着我不放, 或者我不顾一切去追不属于我的爱情,最后两败俱伤 ,身心碎裂。经历过许多次精疲力竭的爱情,我慢慢 知道,无论遭遇再美的人,人无法透过占有来使自己 成长,真正可以使人生变得美好的,不是他人无尽的 爱,而是自己的成长,而我更期盼自己从等待拯救、 期盼奇迹以恋人的形象出现的人,转变为可以带给他 人幸福的人。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