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经济管理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股权资本
ISBN: 9787509658550
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 很多人过分关注股权的进入机制,包括如何选择合伙 人等,很少关注股权的退出机制。其实,股权的退出机制 也应该放到股权设计的大框架内,否则一旦某位初创合伙 人提前退出,如果没有提前在股权退出机制上形成约定, 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先来看一个案例: 1991年9月13日,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和易 小迪等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 (简称“农高投”),即万通的前身。王功权担任法人代 表和总经理,冯仑担任副董事长。王启富、易小迪和刘军 担任副总经理。1992年初,潘石屹加入公司,担任总经理 助理兼财务部经理,后来升为副总经理。 1993年1月18日,“农高投”增资扩股,改制为有限 责任公司形式的企业集团,即万通集团,冯仑担任董事长 和法人代表,自此六人被称为“万通六君子”。 在确定股权时,他们使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六人的话 语权一样。1993年6月,万通集团投资,用定向募集方式组 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北京最早成立的 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1995年之前,六个人彼此之间都配合得不错、协调得 很好。当时,他们以海南为中心,分散在广西、广东附近 等省份,时不时地都会见面沟通。从1995年开始,万通业 务逐渐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六个人用不同身份 在各地负责相关业务。结果,由于当时沟通不便,造成了 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六个人性格各异、地域不同、管理 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在一些事情上出现了分歧,矛盾越来 越大。 首先,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出现分歧。同样是做房地产 ,有人说西安好,有人说北京好,但资源是有限的。常务 董事会上,彼此都认为对方的项目不好。由于采用一票否 决制,因此无法达成统一。当时,潘石屹在北京担任万通 实业总经理,北京资源配置最多,各地便纷纷绕过常务董 事会,直接向潘石屹借钱,结果万通集团几乎成了一个虚 拟总部,主要业务和个人都在外地,只有拿到各地的具体 项目。才是老板。 其次,六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出现了分歧。有人 主张进行多元化发展,有人认为应该做好核心业务;有人 不愿意做金融,有人不愿意做商贸。有的项目在几个人强 力主导下才能开展,但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就会怨声 载道。例如,1994年收购东北华联,六人意见不统一,在 冯仑和王功权的主导下,万通花费7000万元收购了东北华 联,之后的整合一直都不顺利,成了一个烂摊子,结果赔 了4000万元,致使冯仑和王功权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 由于在资源分配、发展战略等方面产生分歧,六个人 最终决定分开。但他们当初是因为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的 ,又经历了重重考验,彼此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谁 都不想分开,谁也不敢先说分家,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兄弟情义成为最难跨越的一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