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通识系列:《历史课》

北京大学通识系列:《历史课》
作者: 傅斯年、张荫麟、陈寅恪 等/著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4.74
折扣购买: 北京大学通识系列:《历史课》
ISBN: 9787514521221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29年,傅斯年被聘为北大兼职教授。1945年,傅斯年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张荫麟(1905—1942),历史学家、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哲学讲师。一生治学格言,是“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著有《中国史纲》。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1928年,陈寅恪开始在北京大学兼课。

内容简介

近代思想运动的中心,中国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4位大师讲述百年文华,感受中华文明文脉变迁 系统整理北大人文知识精华而成的“北大通识课”丛书,由顾随、傅斯年、胡适、闻一多、吴梅、王国维、鲁迅、张荫麟、范文澜、陈寅恪、王桐龄、孟森、汤用彤、嵇文甫等14位大师各呈所能,集成文学、历史、哲学三大必修通识课,再现中华文化的关键节点。 国学大师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多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 从上古商周到秦汉一统,从六朝更迭到隋唐治世,从宋元变迁到明清鼎盛,按历史顺序分为六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全面展现各位先生博采众长的学术成果,通过历史研究来展现大师们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