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笔记

青青草笔记
作者: 朱国飞|责编:宋春悦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48
折扣购买: 青青草笔记
ISBN: 97875306849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沙地故乡 故乡的那条河是从长江 入海口窜进沙地来的。长江 之水总是那么高调地从西往 东流,流到入海口已经是风 高浪急,湍湍涌涌。这时江 水拍岸的力度非同凡响。故 乡的那条河就是在这样的江 水湍涌的气势中顺流而入的 。高高翘臀的沙船也顺着江 水湍流而入,好像一把刀一 支箭突然插进沙地的,那扬 起的风帆就是直刺进来的刀 尖尖,转舵落帆撑竹竿左挡 右挡泥沙俱下,沙船好像一 条泥鳅钻进了沙地。 风和日丽,沙地的港湾 清清,船儿放松节奏沐浴在 温馨的暖阳下。顺着港湾波 浪的节奏,一篙一篙,沙船 进入梦里故乡的风景之中。 江面上翔聚的海鸥欢腾 着绕着沙船转圈,突然振动 翅膀开始做出送别的姿势, 接着翻起翅膀,以老婆婆古 式纺纱扯线的姿势向波涛滚 滚的长江飞去。沙地上的白 鹭承接了海鸥的彩礼,引领 着沙船慢慢地在沙地的那条 河里行走。白鹭的细脚有点 像沙地民间艺人使用的敲鼓 锤子,系着红绸带,在沙地 温馨的暖阳里飘荡着,陪着 沙船在幌幌惚惚中行走。白 鹭的伴飞是有节奏的,撑船 人看得懂。 青青芦苇在微风中摇曳 。 沙地小媳妇喜欢沙船上 载来的江南花式洋布和对镜 插花用的各种头饰首饰,穿 着大胸襟对襟衫和黑围裙的 小脚老太太则盼着江南的糯 米和南洋的舶来品,沙地的 小倌就像过年放鞭炮那样要 瞧瞧江南的西洋镜。故乡的 河里行走着的是沙地乡亲们 的希望。 撑篙人右肩扛着竹篙哼 哼着高古的山歌:“胜神鳌 ,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 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 ” 撑船人的背影很像沙地 上寻食的先民。沙地的先民 曾经在聚沙成陆的沙地上劳 作,在水里在雨里在沟沟坎 坎的芦苇田里割苇,在河泥 漫漫的盐荡里舀水晒盐,在 河汊湾湾里捣鼓罱泥夹子。 撑船人喜欢泡沙地小镇 老街上的水烟馆或者茶馆, 喝茶听唱书。此时,落日的 黄昏将沙地包裹得细腻圆润 ,近处乡间纵横交错的沟沟 坎坎藏着露出絮绒头的棉花 田,那棉花被青夹黄的芦苇 簇拥在怀里,空气里弥漫着 炊烟与夕阳曚昽的气息。老 街上家家上灯,灯光从影影 绰绰的店铺门板缝里钻出来 ,照出青石板街上斑驳的灯 影,也照出商店小阁楼上年 轻女人的身影。细软的歌声 飘出老街的屋脊: 什么弯弯弯上天,什么 弯弯在水边,什么弯弯街上 卖,什么弯弯姑娘前? 月亮弯弯弯上天,白藕 弯弯在水边,黄瓜弯弯街上 卖,木梳弯弯姑娘前…… 撑船人喜欢吃沙地的海 鲜菜,那黄澄澄的小黄鱼和 白嫩嫩的蛤蜊汤,还有黑里 透青黄里洇糯的泥螺和青背 白肚的盐汁小螃蟹,其味美 不可言。 撑船人觉得沙地很土气 ,但很温馨好玩。撑船人见 过世面,撑船人梦里的故乡 有点山高水长,可能要比沙 地好得多。 撑船人觉得沙地人的日 脚有点模仿江南人的,江南 的水色更显圆润。 江南乌镇的林家铺子里 装着上了年头的老白酒。蚕 农载了春蚕摇着乌篷船过乌 镇,河埠头的古戏台上正演 《西厢记·拷红》,街河两 岸簇簇拥拥。面馆里的小伙 计把手里拿的燠灶面滑落了 半碗,惹得路过的小和尚嘴 里喃喃着南无阿弥陀佛。许 多香客肩膀上挎了佛袋,穿 过乌镇长长的走廊,沾着糯 米的香气。河街转角的茶楼 上有古风气质的读书客借景 轻吟唐朝杜牧的诗句:“千 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层层叠叠 的楼屋融化了街河的嘈嘈杂 杂,偶尔飘出粽叶的香味, 伴着老白酒的醇味弥漫其间 。子夜,在上海滩混的吴荪 甫将老太爷从乌镇的古宅接 出来用大轿子抬到船上去。 船埠头的风旗被晚风吹落在 河里,抖抖瑟瑟。吴荪甫猜 不到走出乌镇后的结局,好 像沙地人听唱书,听不到故 事的尾巴在哪里。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