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白选集.第三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407/10/20220407104137492.jpg)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08.90
折扣购买: 刘诗白选集.第三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ISBN: 9787220125836
怎样理解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平心先生《四论生产力性质》中一些 问题的商榷 平心先生一年来连续发表了论生产力性质的 文章多篇,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论点,本文仅 拟就平心先生在《四论生产力性质》(《学术月 刊》1960年第3期)及其他文章中所提出的劳动 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性质及其产生的 论点,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是不是 上层建筑? 平心先生所提出的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的基 本立足点,在于: (1)认为劳动者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 劳动者的生产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生产力 的人的因素的重要内涵;(2)认为劳动者的积 极a 原载《光明日报》1960年5月16日。 性与创造性这一精神状态是“发自劳动者自 身”。它既不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不是生产 关系的产物。换言之,是生产力所固有的东西。 平心先生更明白地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这样的精神状态,比之于“婴儿的啼笑, 病人的哭喊”,都不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平心先生对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状 态的产生及其性质的论点,是我不能同意的。 人的劳动乃是一种有思想意识指导的活动, 人在不同性质的劳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精 神状态,如人们对劳动是积极热情,还是消极冷 漠;是对劳动饶有兴趣,还是视为悲苦的重负; 是自觉地从事劳动,还是不甘愿地、勉强地从事 劳动等。无疑,劳动者的这一精神状态,对于生 产力的状况与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 但是怎样来认识劳动者这一精神状态呢?平 心先生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 他们的肉体活动是分不开的。没有劳动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即便有充沛的体力,有一定的劳动技 能与劳动经验,有齐备的生产资料,也不能进行 任何生产。”照平心先生看来,这一精神状态固 然是人与自然斗争过程(生产过程)中,从劳动 者“自身发生的”。平心先生反对将这种精神状 态列为上层建筑,而认为它是任何社会物质生产 过程的必要的、共通的精神属性(如平心先生举 出的语言、喜怒哀乐等一样)。 平心先生脱离了社会经济基础来考察劳动者 在劳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的观点,不能认为是正 确的。谁都知道,人类的生产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生产,人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也就与其 他的社会成员发生关系,因而是处在一定的生产 关系中。而人们的意识(包括他在生产过程中的 精神状态),乃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