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36
折扣购买: 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鲁迅在上海资料丛书
ISBN: 9787545817928
1927年10月3日下午,鲁迅来到上海,和许广平下榻 于共和旅馆,这是鲁迅生命中最后九年定居上海的起点。 然而,当时共和旅馆只是鲁迅旅途中一个短暂的歇脚处, 鲁迅在此处停下来选择自己将要去哪里。短短五天之内, 鲁迅接待了师友弟子、工作对象,处理了大量事务,并改 变了原本离开上海的打算,决定正式定居“魔都”。鲁迅 为什么在五天内改变主意定居上海这是值得考察的,但基 本上却没有人探讨过这一时期的情况;偶尔有,也只是对 共和旅馆进行介绍性的描述,比如凌月麟的《鲁迅在上海 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共和旅馆有五百多字的介绍,其他文 章里对这个小旅馆基本就是一笔带过。事实上,下榻共和 旅馆期间,鲁迅的会客、饮宴、书信往来等,其信息量异 常丰富,对此做一观察、分析,可以为铺叙鲁迅有意思的 上海生活做一个开场白。 根据上海总商会月报部1927年编辑发行的《上海工商 业汇编》资料,“上海共和旅馆:kong woo hotel,居住 旅客,包运行李,代定各埠轮船舱位船票。爱多亚路三洋 泾桥东首”,它位于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长耕里内 ,长耕里夹杂在今江西中路、四川中路、延安东路之间。 郁慕侠的《上海鳞爪》中说,“租界上的小客栈,以爱多 亚路、民国路、满庭坊三处最多”,显然爱多亚路客栈云 集已经名声在外,所以鲁迅选择这一带并找了一家落脚是 可以理解的。凌月麟描述共和旅馆时认为:“它的前身是 泰安栈,约一九二五年或二六年才改名共和旅馆,老板是 广东人。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日《鲁迅日记》中所载的‘ 泰安栈’,即为共和旅馆。”但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为 1927年的《上海工商业汇编》同样记有泰安栈,“泰安栈 ,民国路二五六号,副业船票”,民国路即如今的人民路 ,《鲁迅日记》中的“泰安栈”很有可能是人民路上的这 家。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海指南》中有泰安栈, 在爱多亚路长耕里689号,但现无法得知这个地点与后来的 共和旅馆是不是同一个,也找不到共和旅馆前身为泰安栈 的出处。所以现能确定的就是,共和旅馆位于爱多亚路, 到外滩只有一个路口的距离,它周边有多家轮船公司,因 此这是一个靠近码头的旅馆,并能为旅客代订船票、包运 行李,可供暂时落脚的居所。 鲁迅在共和旅馆只住了五天。关于这家旅馆,其实没 有太多的资料,倒是鲁迅的友人在回忆录里留下了对这个 处所的只言片语。鲁迅在共和旅馆居住期间,有很多人来 访,记录在他日记里的就有周建人、林语堂、孙伏园、孙 福熙、李小峰、蔡漱六、许钦文、章锡箴、夏丐尊、赵景 深、张梓生、陶元庆、吕云章、陆锦琴。这么多人去过, 但现存就只有王映霞的记述才稍微具体:“鲁迅与许广平 住在二楼,那是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木结构房间,朝南有 二扇小窗,还有两扇落地窗直通阳台。屋内陈设很简单, 一个方桌,一个写字台,四个凳子,两个沙发,东西两侧 各放一只单人床。”这就是—个普通的旅馆房间,仅有住 宿和处理简单事务的功能,如果访客太多,房间里还坐不 下。它如此平常又简单,提不起学者们搜求资料详细叙述 的欲望,但是观览一下上海地图就可以看到,共和旅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