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使者

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使者
作者: 张剑彬 著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使者
ISBN: 9787558920097

作者简介

张剑彬,男,1969年1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29部,创作剧本多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海豚王》《爷爷的螺号》等。

内容简介

一张“客满请回”的照片,刊在上海《电通》画报的 第八期,从一堆旧报刊里捡拾出来时已经泛黄。图片记 载的是 1935 年 8 月 16 日上海的一个追悼会的实况。 这一年,上海文艺界多悲事,阮玲玉自杀,郑正秋 逝世,追悼会隔三岔五。这天的追悼会,上午九点三十 分开始。 八点半,金城大戏院已经拥得水泄不通。组织方不 得不出具“客满请回”的告示,可门前依旧拥挤不堪,除了“西服”和“长衫”,还有“短衫”也侧身往里拥,像新 戏初演前的戏园。人虽多,但是很静默。 有幸挤进会场的人们,肃穆地站立在楼上楼下某个 角落,倾听着演说。台上,作演说和死者生平创作介绍 的音乐家吕骥早就涕泪交加。门外的群众,还在往里挤, 里面已是歌声四起。一个童声响起,这是小明星陈娟娟 对“耳朵叔叔”真情的表述。孩子稚嫩的童真原本是死者 生前的最爱!《飞花歌》起,是胡萍、王明霄百 感交集的女声二重唱。 人们合唱着悼念死者的 挽歌,合唱着死者生前 写的歌。 一个挎篮沿街叫卖五香花生米的小贩走过 戏院的门前,也沉默了。 因为他听说今天戏院里被悼念的人,就是那个为八仙桥车站附近卖报的“小毛 头”写《卖报歌》的小伙子。据传他写的歌唱的都是老百 姓的事儿。 追悼会结束了,余音在上海甚至全国,在相熟的和 不相熟的人的口中传了很久…… 可惜,被追悼者一个月前在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消 夏时,寂寞地沉在汹涌的海浪里。否则,喜怒历来形于 色的他,一定会给家人写信报喜:“三哥,见了报纸,你 就知道我现在做成了怎样的事情。我是了不得地红了!” 写着,写着,这个大孩子还会发出快活的笑声。 他,就是作曲家聂耳。这一年,不过二十四岁,出 现在《电通》画报第七期封面时,一副二三十年代新青年 的标准行头:西服、领带,健康而饱满的嘴唇洋溢着充 沛的活力。他的眼神清澈,硬而短的平头十分触目。 素来相处默契的三哥聂叙伦,冥冥中许是听到小弟 热忱的呼唤,两年之后专程到上海把聂耳的骨灰接回昆 明。于是——湖南新兵队受训,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拉小提琴,北京报考国立艺术学院,日本考察——游历了一 圈后,聂耳又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城西,滇池畔,高百 余仞、鸟鸣翠树的西山,成了聂耳栖灵之处。这曾是他 过去勾描的至高理想:寻一块清幽之地,盖几间茅屋, 交几个挚友,或研读诸子,或起身弄琴,做自己想做的 事,不受外人支配,更不受政府的管辖。他还可以了却 陪侍云南老家守寡多年的老母的心愿。 这颗划过天空的耀眼的新星,就这样在人生上升时 期沉没在异国的大海里,他的生命因为短促使人惆怅, 恰又因为这惆怅的短促,留给后人许多怀想的空间和假 设的诱惑。 ? 长篇小说《使者》作为2022年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主题作品,通过少年春来智斗大刀队,顺利完成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运送武器的故事,写出了在血与火的年代,共青团员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的牺牲和奉献;从少年春来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代代中国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争取独立解放的必胜信心;这些共青团员们在党旗的指引下前赴后继,书写着无悔的青春!整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活真实,将文学的创造和历史的真实进行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