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奥·阿巴多(精)

克劳迪奥·阿巴多(精)
作者: (德)沃尔夫冈·施莱伯|责编:马燕|译者:松健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10
折扣购买: 克劳迪奥·阿巴多(精)
ISBN: 978750575048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同浪漫诗人诺瓦利斯一 起,前往声音的深处!音 乐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喜好 赏诗读书,一生与动静的 奥秘结缘,而理由却朴实 得多:“音乐对我而言意味 什么?一切。即便是不爱 音乐之人,不识音乐之人 ,都能从中获得帮助。因 为音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元素之一。”对音乐的痴迷 从小就是阿巴多生命中最 重要和最“美妙”的事情。他 希望音乐家始终忠实于乐 谱、“满怀热忱地演奏”。因 为罗伯特·舒曼早已提到:“ 丧失激情,艺术将乏善可 陈。”随着年岁渐长,阿巴 多愈加擅长以音乐感化人 ,这不仅为他赢得艺术家 和普罗大众的尊敬,继而 还有钦佩和好感。 这就引发一些有意思的 事了,比如乐迷们成立了 阿巴多之友漫游协会——一 个公开注册名为“阿巴多人 漫游俱乐部”(CAI)的社 团,并半开玩笑地用了阿 巴多喜爱的意大利阿尔卑 斯登山之友协会的同名缩 写(CAI)。“阿巴多人”自 诩为指挥家的坚实后盾, 无论他在维也纳、柏林、 慕尼黑或琉森任职的时光 ,还是在罗马和米兰指挥 演出的岁月。他们一路跟 随奔赴加拉加斯、纽约、 东京和北京观演。中场休 息时他们随处可见,无一 不脸上熠熠放光,满腹音 乐经纶。对“阿巴多人”来说 ,单纯听唱片是远远不够 的,他们追求的是身临其 境,亲耳聆听阿巴多的指 挥,亲身感受阿巴多的所 闻,只有追现场才能让他 们满足。他们熟知关于艺 术和阿巴多生活的一切, 比如他排斥所谓“大师”、“ 明星指挥家”之类的名头, 他们甚至清楚阿巴多的日 程安排。 阿巴多人漫游俱乐部由 米兰人阿提利亚·茱莉亚尼 于1968年在阿巴多故乡米 兰成立,后于1995年以法 律协会身份进入公共视野 。协会成员约400人,来自 12个国家。建会初衷源于 1968年12月7日那个夜晚, 18岁的阿提利亚·茱莉亚尼 观看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该年演出季的首演剧目—— 正是时年35岁的阿巴多指 挥的席勒同名剧作、威尔 第的歌剧《唐卡洛》。自 此这位年轻女士和斯卡拉 歌剧院年轻的指挥家结缘 ,她从阿巴多身上体会到 朱塞佩·威尔第的戏剧艺术 :“这个人对待音乐与众不 同……霎时间音乐不再只是 华美的咏叹调,而是它的 社会教化。对我而言简直 是豁然开朗!从那时候我 就建立听友俱乐部了。” 这个俱乐部持续了四十 多年。克劳迪奥·阿巴多于 2014年1月20日逝世后,漫 游的“阿巴多人”不得不停止 追随的步伐。俱乐部在其 主页上公告称,“曾被克劳 迪奥·阿巴多无比珍视的倡 议和项目,将以他的名义 继续下去”。目前,这些项 目由驻博洛尼亚的“莫扎特 14”协会照管,协会自称为“ 阿巴多社会和教育项目的 自然延续”,主席正是阿巴 多的女儿亚历桑德拉。这 些音乐项目由阿巴多生前 倡议设立,主要在医院、 监狱、学校及少管所开展 ,且均以大众耳熟能详的 歌剧角色命名,如塔米诺 (男高音,《魔笛》)、 帕帕盖诺(男中音,《魔 笛》)、雷波莱罗(《唐 乔瓦尼》)。作家罗伯特· 萨维亚诺认为,这正体现 了阿巴多非常重视音乐所 具有的的社会性潜力,“遇 见克劳迪奥·阿巴多,就是 遇见一种理念。”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