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传/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文彭传/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作者: 郦英南//陈菲|责编:尤丹丹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文彭传/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ISBN: 978755063079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节 江南地区文化 艺术的态势 明初统治者大力推行程 朱理学,实行八股取士, 禁锢了世人的思想,对文 化艺术创作及发展也有明 显的消极影响。同时,粗 暴的文化专制政策,使得 帝王意志和封建正统观念 在文艺中占据着突出地位 :以书法为例,为了迎合 帝王的爱好和体现皇家的 气派,书法风格逐渐形成 了中和端庄的“台阁体”,虽 有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象, 但却刻板划一,最终导致 了干字一题,千人一面, 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和 创新;绘画方面,同样缺 乏有感而发的情感和激情 ,缺少相应的艺术感染力 。总体而言,明初的文化 专制政策,给艺术带来的 破坏性影响极大,从洪武 到成化的一百多年中,各 类好的艺术作品几乎不可 见。江南地区除去前文述 及的重赋问题外,文化的 压制也是空前的。其中, 以洪武三十年(1397)“南 北榜’,案最甚:尽黜南士 ,悉取北士,对江南士人 的打击可谓空前;之后出 于权力制衡的考虑以南卷 、北卷、中卷确定取录名 额,这对文教水平最高的 江南地区实为一种并不公 正的限制,这也可窥见文 彭在六十岁之前,十次参 加科举,却屡次落榜的原 因了。 至弘治、嘉靖年问,“前 后七子”针对“台阁体”的艺 术形式和文坛的萎靡风气 ,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 盛唐”的复古主义口号,这 场从弘治到万历间持续百 年的诗文运动,影响很大 ,“前后七子’’所提出的复古 观念,对于江南地区文化 艺术的影响十分深选。明 代文学复古运动,直切论 之,是对明中叶以后日趋 尖锐的种种社会矛盾的反 映。远而言之,则是对明 初以来思想文化高压政策 的萎靡不振之诗风文风的 反动。然而,明代文学复 古运动的出现,还有更深 刻的历史原因,它实际上 是整个中国古典审美理想 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发展 变迁的必然结果。“前后七 子”的诗文复古运动,并不 只是单一的文学现象,而 是明代中叶掀起的文化复 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态而 已。换言之,明代诗文复 古,是在文化复古大背景 下的文学变奏。 由于缺乏锐意创新的进 取精神,力图振兴正宗文 学的明代复古主义者不可 避免地走向了失败,但却 间接地促使了民间文化的 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原有的文化分野格 局,使得上层文化不断向 通俗化发展,民间文化自 身又不断提炼与提高,其 中一些文人士大夫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文人士大夫 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加工一 些本属于民间文化的东西 ,创造出一种能够使雅俗 共赏的文化作品,供上层 社会欣赏和享用,如民间 戏剧走进了皇宫,民歌成 为士大夫们猎奇的对象, 晚明小品文更加贴近生活 等;另一方面,他们又对 民间文化有着深入了解, 在对民间文化的总结和推 动方面起到了相当关键的 作用。总之,明代民间文 化的发展及层间文化的互 动促进了明代文化的多层 发展,这也成就了一个时 代文化的特点。 伴随着明代中叶意识形 态的失控,中央集权的逐 渐削弱,地方意识也逐渐 觉醒。明代中叶的艺术有 了明显的发展,戏曲、音 乐、绘画等领域都出现了 一批重要的作品;江南地 区内区域文化的发展,促 使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呈 现出了文化雅俗合流、雅 俗共赏的局面,文豪诗杰 多出江南,吴门书画独主 艺坛,此时人文荟萃的江 南为全国文化中心,已是 不争的事实。此时的江南 社会,在艺术方面的发展 ,已经基本摆脱了政治上 严格的束缚,朝着更加自 由的方向发展,各行各派 的艺术家们不遗余力地创 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 品,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 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其中许多艺术作品从明中 期开始逐渐走向全盛时期 。 文彭所处的江南社会, 其艺术发展态势主要体现 在自由创新的创作与多样 的成果两方面。 艺术创作的自由与创新 ,成为明中期江南社会的 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艺术 家思想上如释重负,各抒 性灵,艺术领域出现了艺 术创作繁荣、艺术名家辈 出的繁盛景象。文化活动 中所表现的品味则在于追 求内敛含蓄的风格,艺术 作品要引起共鸣就必须迎 合其细致的品质,自由化 的艺术创作特征激起了大 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灵感 ,在创作思想过度压抑之 后的完全舒张使得这种趋 势一直延续到明末。艺术 创作自由化所掀起的狂澜 不仅仅是艺术思维的一种 变迁,也恰如其分地反映 了适应明代社会阶层的审 美需求,而且也与晚明时 期艺术创作的逐步平民化 、大众化倾向相呼应,并 在其艺术领域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