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92
折扣购买: 尚未完成的人生答卷
ISBN: 9787511554017
【农业局的乔局长】 1972年,衡水地区的“文化大革命”经过批斗“ 走资派”“造反派”夺权,建立革命委员会和斗、批 、改等几个阶段,进入了比较稳定的时期,基本上恢 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地革委开始陆续 恢复和重建“文革”初期被撤销的职能局、处、委、 办。地区农业局就是在1972年初恢复重建的。乔世忠 同志是这时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 调过来任局长的,我也是这个时候从地区种子站调到 农业局生产科的。从此有幸在乔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工 作。 过去我只是听说过乔局长“文革”前是机电局的 一位科长,工作非常能干,但并未见过面。这次调到 一个单位工作,才对乔局长有了较深的了解。从外表 看,乔局长大高个儿,短头发,高鼻梁,红脸膛,表 情比较严肃,但态度和蔼,待人和善。我们共事一段 时间后,果然发现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仔细严谨, 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对待同志热情诚恳,不摆架子 ,很受同志们的欢迎和尊敬。他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 世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遇到这样一位 好领导而感到高兴,心悦诚服地尊敬他,服从他,学 习他,配合他。我们这些“小卒”和他这位局长“大 人”的关系处得很好。因此,我和同志们很少称他乔 局长,而是亲切地称他为“老乔同志”。下面,我借 这本书出版之机,向读者介绍老乔任衡水地区农业局 长的几件事。 先说重新组建农业局。地革委领导决定重建农业 局,说起来容易,但落实下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的。 首先是要解决办公用房问题。“文革”前农业局 在原行署大楼上办公,“文革”初期撤销了行署,办 公楼改成了地革委招待处。重建农业局,到哪里去办 公?这是老乔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当时衡水 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老乔几经努力,找地革委和 省农业厅领导,要来了几万元钱,带领先期调来的几 个同志,在地区种子站院内,盖起了两排共二十间平 房,作为办公室和单身干部宿舍。办公条件十分简陋 ,办公用具都是干部从原单位带过来的。老乔也只有 一间15平方米的办公兼宿舍用房,室内仅有一张“一 头沉”的写字桌、两把硬板椅、一个文件橱和一张单 人床。可见那时办公条件是多么简陋。 其次是设置中层机构,选调干部的问题。“文革 ”前农林局(农、林、牧三局合一)机构庞大,设有 一室、六科、两站和三个林场,共有干部职工二百多 人。这次重建农业局(不含林业局和畜牧局),地革 委只给了十几个行政编制和二十多个事业编制,一共 三十多人。人员少了,机构怎么设呢?老乔本着精简 、效能的原则,局机关只设两个科:一个是政工科, 负责局里的人事和后勤管理工作;一个是生产科,负 责掌握全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下边设了两个事业单 位:一个是种子站,一个是技术推广站。大部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