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音乐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64
折扣购买: 乐论杂俎
ISBN: 9787552319750
以历史文献的承接而言 ,中国民歌的收集采录,在 三千年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 采集、记录、整理活动,为 后人留下了数量可观、价值 甚高的民歌经典。 第一次大整理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 6世纪) 第一次大整理发生在公 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之间,主要是通过“采风”“ 陈诗”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 反复增删,编定而成中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自周初起,即有采 风、陈诗制度,以下诸条, 是有关文献的记载: 《礼记.王制》:“天子 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 ,以观民风。”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 年·注》:“从十月尽正月上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 无子者,官衣食之,使民间 求诗。乡转于邑,邑转于国 ,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 出牖户,尽知天下之苦。” 《汉书·食货志》:“孟春 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 木铎,峋于路以采诗,献之 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颜师古注云:行人, 遒人也,主号令之官。铎, 大铃也,以木为舌,谓之木 铎) 《汉书·艺文志》:“古有 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政也。” 《史记·乐书》:“州异国 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 ,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 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 观,而万民成荡涤邪秽,斟 酌饱满。以饰厥性。”’ 另,汉代扬雄著《□(特 殊字体)轩使者绝代语释别 国方言》(公元前58一公元 18),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 部语言学著作,书名包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