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之战(诺曼底登陆)/二战战役

转折之战(诺曼底登陆)/二战战役
作者: 编者:杨隽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26
折扣购买: 转折之战(诺曼底登陆)/二战战役
ISBN: 97875068480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待希特勒向德国的民众展示了德军的战果之后, 德国元首指示他的将军们尽快攻占莫斯科,以便将俄 国人赶到乌拉尔山以东,使苏德战争尽快结束。 1941年10月3日,德国陆军元帅冯·博克率领他 的部队向莫斯科发起了进攻。在持续进攻下,这支部 队的侦察兵甚至已经能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尖塔。与此 同时,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也处于德军的包围之中。 这个时候的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乌克兰 ,都处于危机之中。苏军有些部队组织涣散,兵无斗 志,将无战心。大片国土沦陷,在纳粹的铁蹄下战栗 。 在此危急时刻,斯大林知道苏联已经没有了退路 ,决定与德军死战到底。10月1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 林宫向苏联人民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他颁布了应对紧 急状态的措施:破坏法律与秩序者,立即处置;对间 谍、叛乱者、特务分子、逃兵、煽动者、失败主义者 ,格杀勿论。斯大林表示他将跟苏维埃政府一起留在 莫斯科,誓与莫斯科共存亡。 受斯大林的鼓舞,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空前强大 。一时间,莫斯科军民齐上阵,在苏军总司令朱可夫 的指挥下,修筑反坦克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德军装甲 集团的进攻。 面对已经燃起斗志的苏联军民构筑的坚固防线, 德军的进攻不再像前几个月那样迅猛。苏军士兵们用 反坦克炮、波波沙冲锋枪、步枪、手榴弹、甚至牙齿 同德军展开殊死搏斗,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每前 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此情况,莫斯科附 近的战线暂时处于胶着状态,德苏两军在莫斯科附近 反复拉锯。 当德苏两军在前线厮杀时,在德军的后方,纳粹 对斯拉夫人民实行着残暴的种族灭绝政策。在纳粹的 压迫下,德军占领区的苏联各族人民纷纷组成游击队 与德军做斗争。利用手中的武器,游击队员对德军的 后勤运输线展开了伏击战和破袭战。 也许是受到苏联军民爱国热情的感染,老天也开 始帮助苏联人抵御德军的进攻。 1941年9月27日,第一场秋雨在苏联降下,随后 连绵的秋雨将苏联的硬土路变成了一个个大泥潭一一 德军的辎重车陷人泥土中,行进困难;运输后勤物品 的德军马匹也在泥泞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行动缓慢。 毫无疑问,苏联糟糕的路况使前线德军的后勤保障受 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941年10月6日,这一年苏联的第一场雪比以往 来得都早,莫斯科周围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积雪,该 城周边地区的气温也随之下降。此时,只装备了夏季 作战武器和身着夏季服装的德军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在寒风的劲吹下,德军的武器出现了故障——坦 克发动机无法发动,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 不能及时支援前线作战;衣着单薄的士兵在凛冽的寒 风中瑟瑟发抖,有的甚至被冻死。 1941年12月初,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处于困境之中 ——被服没有到位,严寒中大量士兵被大量冻死冻伤 ;后勤供应出现了问题,士兵们缺乏食品和药品,非 战斗减员剧增;由于兵器没有做防冻处理,严寒下很 多兵器无法使用;坦克和飞机受天气影响无法出动。 德军出现如此困难的局面,通过细致地侦察,苏 军总指挥朱可夫早就了解到了。1941年12月5日,朱 可夫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对德军发起反击,直接从西伯 利亚调来的生力军参与了此次对德军的反击。这些从 西伯利亚来的苏联战士穿着特制的防寒服装,手持冬 季作战时使用的武器,在性能优异、即便在严寒的条 件下仍然能运转自如的。T34坦克的支援下对德军展 开了猛烈的反攻。 面对苏军的进攻,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完全无法抵 挡,截至1942年2月,德军被全线击退。莫斯科的危 机解除,自1939年以来战无不胜的德军终于首尝败绩 。 由于进攻莫斯科失利,德军损失惨重,对苏联展 开全面进攻已经不现实。于是,从1942年7月开始, 希特勒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战役是德军对苏 联的一次重点进攻,希特勒的意图是让德军占领并控 制苏联的巴库油田,以便为随后到来的持久战提供燃 油保障。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