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成功只差一个真相
作者简介
刘杨 厦门大学传播学硕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台湾大学访问学者。10年媒体从业经验,先后就职于深圳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刘主编”作者,曾写出阅读过亿文章“教养就是让人舒服”。现专注写作培训,创办主编课堂,累计培养学员超10万人。著有《学会写作——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创业者的5项修炼》等书。
内容简介
Chapter1 人生如戏,全靠心计 不努力顶多是失望,因为没试过也就无所谓失败和伤痛。努力却可以让你绝望。因为很多努力换不来成功,只换来『我倒是见识了』的领悟。 如果只靠勤奋就能成功, 那这个世界真的太不公平了 1 我很喜欢我的助理,因为这个孩子实在太懒了。 上午10点晃晃悠悠来到单位,不用咖啡提神,不用蹲坑消磨时间,来了就能工作。 中午大家假装很忙,其实在淘宝、聊QQ、看小电影的时候,这个孩子四仰八叉地躺在沙发上睡觉; 下午5点快下班的时候,大家假模假式地做下班前最后的冲刺,这个孩子“葛尤瘫”,在沙发上看杂志。 他不看工资单,不嚼舌根,不搞办公室政治,没有桃色新闻,因为他实在懒得做这些。 他除了工作之外,就像一条狗一样在那儿趴着。 2 我也是个很懒的人,如果孩子能从腋下生出来,我一定第一个举手报名。 类似的奇思妙想还包括动动脑子就能冲咖啡、眼珠一转就能移动身体、吐吐舌头就能新陈代谢…… 为此,我愿意把我所有的钱花在能发明这些奇思妙想的聪明哥们儿身上。 人类每一个进步都是像我这样的懒人推动的。 因为解扣子麻烦,有人发明了拉链,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如果还是扣子,莱温斯基对克林顿的吸引力可能会更高。 懒,没什么不好,没有懒,那些勤快的笨人怎么刷存在感呢? 心疼他们。 3 我的投资人就因为懒惰才投了我。 因为他实在懒得管我。 他打来钱的同时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如果你不是突然遇难,请不要来烦我。” 我真是爱死这样的老板了,祝老板在加勒比海、马里布海滩被美女环绕,动动眼神就有人伺候。 勤奋是21世纪最大的传染病,堪比埃博拉、H7N9、SARS。 你很难见到一种明显有害的病毒,理直气壮地传染。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可怜的并不是穷,而是穷忙,又穷又忙。 食不果腹地把自己累死,这是多么可怕的人间惨剧。 幸好我的投资人站在这种病毒的反面,他简直就是救世主再世。 愿他能解救更多的人,维护世界和平。 4 我一直不理解我为何如此痛恨勤奋,直到我有一次去银行办事。 我只是要取点美金,这个姑娘跟我说了35句话,让我签了4回字,进去汇报了3次,总计花费我24分钟。 我发誓从此再也不走进这家银行。 因为一家公司的勤奋比一个人的勤奋更可怕。 所有生意做得好的商家只因为做好了一件事,就是永远别让用户看到他们有多勤劳。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后厨忙得飞起来,高级西餐厅的用餐区比无风的海面还平静。 因为所有的忙碌和勤劳都是低级的努力,只是拿来糊弄傻瓜的障眼法。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用99%的懒惰加1%的智慧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 懒惰,以及让别人也有懒惰的可能,是我们爱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 唯独作死这个事, 谁也救不了你 1 网上约了个大哥给我送货,需要他先去我朋友那边取货,然后再送给我。 本来一切都挺好,但因为对方人不在,需要他等一下。 他在电话里很强硬地跟我说,不行,等不了。 求了半天,勉强同意等,但接下来就是各种抱怨。 花钱听啰唆,我当时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但货在人家手里,我还是得假装很有礼貌。 “好的,不愿意等算了,剩下的改天拿。” “好的,不愿意搬就算了,我找别人。” “好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终于等到他把东西送来,其实这个大哥人倒不坏,还主动跟我搭讪。 可我没有半点跟他聊天的愿望,刚才的迁就已经让我内伤。 临走,大哥来了一句,“记得给我五星好评”。 给个屁啊,你是黑社会啊,你都这样了,我还给你好评? 拜拜,再见,慢走,不送。 2 我因为重装电脑需要新装一个浏览器。 我自觉避开了广告最多的某某品牌,因为对我来说,好用不好用不重要,广告别烦我。 我挑了据说功能不太好的那个,难用、慢,总是自动死机。 我想,自身那么多缺陷的东西,不该丑人多作怪吧。 看来我真是高估了国内互联网厂家的无耻底线。 从安装时开始捆绑软件,装好了跳出弹窗,开机自动启动,永远卸载不掉,点什么都死灰复燃。 我就这样一步步被激怒。 我发誓不但再也不用这个浏览器,而且他们家所有的东西一概抵制。 电脑是我的,我还就不让你摆布了呢! 我也真就是不明白了,好好的一个软件, 你有一百条赚钱的路你不走, 你为什么非选作死的那一条? 3 招人的时候,我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会可以学,笨可以被教好,唯独讨人烦这个事,谁也没办法。 我招的一个小姑娘,面试的时候各种害羞,来了之后却是个话痨。 话痨不要紧,从来不分场合,从来不看别人脸色。 开大会,那么多领导在,讲跑题了还一直滔滔不绝。 有人是越紧张话越多、讲得越快,她是大家越讨厌她的时候,她讲得越多、讲得越快。 实在没办法,忍不了,民心所向,必须把她弄走才能大快人心。 为了不给公司造成损失,从上到下通力配合,终于很顺利地把她赶走了。 其实,说句良心话,这姑娘能力不错,就是不分场合,以身作死。 4 开始我以为有些人故意作死是能力问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动作会惹人烦,直到我遇见一个花式作死的客户。 这个人的公司委托我们做一个业务,他是对接人。 甲方嘛,我们都很尊重,各种好吃好喝好招待。 只要不触犯原则问题,我们极尽谄媚。 不过这哥们儿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总觉得我们做了亏心事才这么下作。 各种颐指气使,各种挑三拣四。 他老板是我哥们儿,我打了个电话,“把这小子开了吧,人品不行。” 第二天,他就没来上班,以后我也没有见过他。 5 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作死原来是一种态度。 有人打着“我就是直,我就是单纯,我就是性情中人”的旗号,不过是花式作死而已。 我又不是你爹妈,我又不是你祖宗, 凭什么容忍你这么多的忠于自我? 有一来有一往,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没有人该为你的“原生态”买单。 长得丑可以整形,犯错误可以改正,能力差可以补足, 唯独作死这个事,真的谁也救不了你! 如果不努力, 你连自己的极限在哪都不知道 1 去年年底,我开始创业。 刚创业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充满了希望。 今天多了一个客户,明天解决一个问题,事情有进展的感觉好极了。 感觉离世界首富就差前面200米左拐的距离。 我做的项目是教成年人写作,每天上完课都半夜了,再打开电脑写文章,更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那段时间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拼尽全力。 但因为心里有希望,心情特别好,加班加点工作也感觉不到累。 创业肯定是想找投资,后来我就准备好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去找投资人。 台下坐着七八个人,还没等我讲完就把我打断了,噼里啪啦问了一堆问题。 有些我能解释,有些我也解释不了。 第一次把项目放在显微镜下被大家检验,我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我说的是被别人攻击的心理准备。 有个特别刻薄的投资人,我现在都记得她跟我说的话。 她说:“你写东西挺好的,自己玩玩就好,就不要创业了。” 那一刻我真是特别绝望,不是对项目绝望,而是觉得地球上怎么还有这么不会说话、不要脸的人。 2 我之前在一个单位做业务主管,底下带着一批业务员。 我一般只招刚毕业的大学生,我觉得刚毕业的孩子有热情,没有受到坏习气的感染。 我也很认真地带他们,掏心掏肺对他们好。 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最拼命的时候,自己有业绩压力,还要带着大家做事,任何人出了纰漏,一个电话我就得飞奔过去补台。 有时候我睡到半夜会突然惊醒,想着还有什么单子没有落实,陪谁去见哪个客户没有记在日程表上。 总觉得这么努力,一定能迎来一个大丰收。 结果的确如此,我们提前完成了部门任务。这是这个部门自组建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完成任务。 但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 最没料到的是人心,有个孩子去领导那里举报,说我们贱卖公司资产。 事实当然是没有。这孩子自己业务做得不行,就说别人是靠低折扣跟他抢生意。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大家都是掏心掏肺地相处,为什么还温暖不了一个人的心? 我本来自己做业务挺好,既轻松又可以多赚钱。 如果人心这么阴暗,我为什么要带这帮小兔崽子? 想想就很绝望。 3 上个月我去香港参加一个比赛。 开始我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比到后来,我发现对手都很弱,倒显出我的优势来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非常用心,打电话找外援,连着几个晚上修改方案。 比赛前一天,我熬了一个通宵做第二天陈述的彩排。 果然不出我所料,其他队伍表现得差极了。 我这个人遇强则弱,遇弱则强,所以当天超水平发挥,讲得很清楚,时间控制得也好。 走下台的时候,大家都跟我击掌,那意思,这冠军应该是稳拿了。 等到宣布结果,第一名是连讲英文都需要翻译的项目,第二名是带着想法就上台的项目,第三名是只有创始人一个人的项目。 我是衣服都整理好就等着上台领奖的人,那一刻我真是傻了,脸上的表情就是小李子奥斯卡专业陪跑20年的表情。 我要是不努力,也就不会抱着拿第一的希望,要不是想着拿第一,我才不会因为被这样的对手击败而感到耻辱。 那一刻我真的很绝望,不是因为失败绝望,而是对评委的无耻感到深深地绝望。 4 人生处处有惊喜,如果绝望是彩蛋,那实在是惊喜连连。 躺着不动不过是失败的人生,但努力却能换来绝望——原来这条路上还有这么深的套路:恶毒的攻击、背叛、黑幕、不要脸的人和猜不透的结局…… 这些比失败更让人绝望。 因为失败在明处,还可以从头再来,而这些在暗处,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伤害你。 生活就像打网络游戏,你越强,遇到的对手越强。 不努力,不过是原地踏步,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兜兜转转,也不会受到伤害。 努力,一定是越来越难,遇到越来越强的boss(游戏中的怪物头领),经历一个接一个的绝望。 有时候想想,不努力顶多是失望,因为没试过也就无所谓失败和伤痛。努力却可以让你绝望。因为很多努力换不来成功,只换来“我倒是见识了”的领悟。 啊,多么痛的领悟! 5 那为什么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要努力呢? 为什么明知道前面越来越难,很多人还是前赴后继往前冲呢? 也许是为了增加获胜的概率,也许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也许是老了以后还能有个吹牛的资本! 想象自己七老八十的时候,坐在小酒馆,对着一帮后辈,抿一口酒,眼睛望向45度角方向,略一沉吟,大吼一声: “老子也是经历过痛彻心扉绝望的人啊!” 多有感觉。 别相信成功学的鬼话, 成功就是你比别人能熬 1 周末,一个朋友来访,闲谈到他考研的经历。 当时他成绩不好,就讨巧报了个热门大学的冷门专业,特别冷门,只招一个人,据说报的人很少。 第一天上午进考场,4个人,4选1,不妙。 下午直接就有一个人没来。3选1,机会大了一点。 第二天上午,这个朋友实在是考不下去了,题目都不会,还考什么呀,他就准备放弃了。 正当他要交白卷的时候,旁边一个同学把试卷团吧团吧扔了,潇洒地走出了考场。 我这个朋友微微一笑,把所有的选择题都选了C。 就这样,他以刷新纪录的最低分考上了这所国内排名前五的名校,之后一路飞黄腾达。 我想,他这一辈子都要感谢他屁股比别人晚抬起来的那三分钟。 2 我的投资人不太看好我们的项目,他一直觉得那只是小生意,做不大,但他很欣赏我们死扛的精神。 给钱的那一天,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干,干不成我再投你。” 瞬间我心中一万只羊驼奔腾而过。这得是多不着调的精神,给钱的时候就说干不成? 投资人笑眯眯地说:“一件事,只要大方向没错,干个十年,干不到上主板也能上个新三板。” 听完这半句,我浑身一激灵。 这话说得太透彻了! 哪有那么多的独角兽和创业神话,大部分人就是熬得比别人久。 熬到后来,该犯的错都犯了,该踩的坑都踩了,就成功了。 3 我QQ好友里,排在第一屏的有个人,签名是,“我跟刚下锅的螃蟹说,想红,就给我忍着!” 太黄暴了!尤其我知道这个姑娘还是混演艺圈的。 大家都觉得演艺圈的规则是献身,其实恰恰不是,是忍和熬! 小角色接不接?不红还演不演? 钱少是不是就演得敷衍?小导演的片子是不是就没机会? 那天开车听广播,说到这些年被错过的好角色。 《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最开始找了李婷宜(好的,不知道李婷宜很正常),然后找了陈德容,她们都不演,角色才给了赵薇。赵薇抓住机会,一炮而红,红遍大江南北。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约翰尼·德普拒绝了《泰坦尼克号》的邀请,小李子才熬到了出演男一号的机会;钱小豪拒绝了《天龙八部》,黄日华才有机会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萧峰;李连杰因为档期拒绝了《卧虎藏龙》,才有了不会功夫,连讲国语都费劲的周润发版李慕白。 廖凡熬出了柏林金熊,吴秀波熬成了国民男神,还有汤唯,远走英国当羽毛球陪练,最后也熬出了头。 在演艺圈这样风起云涌的地方,能熬下来又不死的,必成大器。 4 我上学那十多年里,遇见过不少牛人,有写作写得好的,英文说得好的,特别懂球的,特别会唱歌的…… 他们可能都试过自己热爱的事,但没几个人能坚持。 其实这些人里出个J.K. 罗琳、俞敏洪、黄健翔、李荣浩一点也不意外。之所以没有出,不是因为这些同学不够优秀,是他们没有上面这些人能熬。 把爱好转化成工作太难了,还是拿个大学文凭比较简单。 J.K. 罗琳投了几十家出版社都没中;俞敏洪最难的时候被北大开除了;黄健翔一边在外交学院读书,一边义务给同学说球;李荣浩默默写了好多年的歌,干了那么久的幕后。 熬到后来,老天实在看不下去了。 算了,让他赢吧。 5 成功学里说的什么天分、机会、勤劳、隐忍,那都是骗人的鬼话,因为即便你具备了所有这些,你还是会失败。 失败了就放弃,就真的不会成功。 所以很明显,“熬”才是成功密码。 我开始写“人间真相”栏目后,有不少人找我倾诉: “主编,我都失败20年了。”——好啊,失败了20年还活着,就快成功了。 “主编,遇见讨厌的室友怎么办?”——比他更讨厌,熬走他。 “主编,遇见恶心的上司怎么办?”——对自己好点儿,他一定比你早离开。 “主编,我不知道在这个单位还要熬多久?”——只要你愿意熬,10年后总有个结果,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只是,问题是,很多人把“熬”等同于“耗”,把熬时间等同于耗时间。 这是很“傻白甜”的行为。 熬是熬别人,耗是耗自己。 熬是等希望,耗是同归于尽。 想清楚这一点,比较容易好自为之。 那些总把原则挂嘴边的人, 是最没有原则的人 1 帮一个创业的朋友搬办公室,他之前在一个集中办公区,现在搬到一个自己独立的地方。 请了一个搬家师傅,我们俩当帮手。 正好有一个大柜子需要四个人抬,三缺一。 我跟旁边保安大哥说,来,搭把手。 “这个我抬不了,我不能出力。” 我都傻了,啥叫不能出力? “我是保安,只负责看门,这不归我管。” 不归你管,就不能搭把手? 不能! 他就抄着手站着,眼睁睁看着我们三个人磕磕碰碰把东西挪走,全程没有表情。 2 前几天我去北京西站送人,朋友生病了,我想买个站台票送到里头,但找了半天没找到卖站台票的。 我到了进站口特别客气地跟工作人员说:“抱歉,我想送个人,不知道在哪儿买站台票。” “现在取消了站台票。” “我这真是特殊情况,送个病人。” “送不了。” “那您说怎么能送呢?不可能没有特殊情况啊!” “老弱病残。”对方丢过来四个字。 “那我这符合啊。”我继续争取。 “拿病历,拿病历。”这个大哥估计早就不耐烦了。 我还是满脸客气,“我这还真不知道坐火车要带病历,真没有。” “没有就进不去,老弱病残,这是规定。” “那规定也得讲人性啊。” “这我做不了主,我们有规定。” 我也来气了,“那合着我现场把腿打折就能进,是不是?” 横的怕不要命的,大哥看我也不好对付。 “我告诉你,不是我拦你,我放你进,前面你也过不了关。” 3 上个月我去某个大学办事,走到校门口,看见一个送外卖的电动车被拦在门口。 可能学校最近有了规定,送餐的不能进校园。 对方正理论着,有一辆车趁乱往里冲。 另一个门卫眼疾手快,抓住后面车座,反手一拧,电动车倒地,送外卖的小哥摔了。 学校有规定,送外卖的不能进,是为了保证规范管理。 外卖公司有规定,按时送到,是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 谁都没有错,错的是定规矩的人并不是执行规矩的人。 学校保卫处的领导和外卖公司的高管可能其乐融融,但是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却在彼此伤害着。 我在想,也许他们就来自隔壁村子,小时候还一起玩过泥巴,现在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彼此为敌。 4 有原则是好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在原则所规定的条款之外,还有种东西叫“隐含原则”。 保安的原则是什么?叫“不放过一个坏人”。但还有一个隐含原则,叫“尽量帮助好人”。 进站口工作人员的原则是什么?叫“审核清楚情况”,但还有一个隐含原则,叫“协助各种情况的乘客”。 学校门卫的原则是什么?叫“维护学校安全环境”,但还有一个隐含原则叫“降低冲突风险”。 说白了,原则是为了方便工作的,而不是刻意设置障碍。 过去我们去派出所办证件,很多时候都遇到一个原则问题,“请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在逻辑和规章上都没有错,只有证明你妈是你妈,我才可以按规定帮你办理业务。可错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服务窗口的原则不是为民办事吗?怎么被这种字面原则束缚住了手脚呢? 5 所以“原则”本身成了挡箭牌。因为有了原则,自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我能因为保安不搭把手去投诉他吗?当然不行。 我能因为进站口工作人员不让我进投诉吗?当然没道理。 送餐员能因为门卫不让进就报警吗?当然不能。 但因为这些人的“原则”,本应该服务的岗位变成了设障碍、添麻烦的岗位。 这哪里还有原则可言呢?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喜欢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1 过去单位有一帮同事,特别喜欢编故事,而且他们编故事的水平超过了我这个专门干文字工作的。 有一次我们做一个客户答谢会,我负责大客户组,要安排大家的吃住行。 去一个景点的时候,一个姑娘突然说肚子疼,要停下来休息,我就安排其他同事带队先走,我陪这个姑娘。 巧的是,这个姑娘很漂亮,如果一队人里非要评个名次,她就是队花。 我没有进景点,就在外面陪着队花等大家出来。 傍晚到酒店,我们张罗几个人喝酒,正好看见队花,也喊上了她。 说出去喝酒,就是买一堆易拉罐啤酒,蹲门口空地上喝。 队花会抽烟,一手端酒,一手夹烟,傍晚的夕阳照下来,美极了。 我想大概就是这个画面,让那些编故事的同事突然来了灵感。 答谢会回去不久,老板就找个借口把我调了部门,我也没弄清楚原因。 直到我最后离职,有一个同事把我拉到角落。 “听说当晚你就把那个姑娘睡了?” 2 有一句话叫“闲人是非多”,有人就得靠编故事找归属感、存在感和成就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明明镇上每个男人都很喜欢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角色,但大家一定要一起骂她是“婊子”和“贱货”。 因为这些男人猥琐惯了,不相信美好会发生,更不相信美好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一个单位也是这样,被大家传得最多、骂得最多的,不一定是最坏的人。 所以,当我后来听说他们编的跟我有关的故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 我这么厉害呢,喝个啤酒就能把队花睡了?! 3 有些人是运动性格,没点事难受,不运动难受。 赶在革命年代,这些人是红小兵,是先锋队;赶在和平年代,这些人就结党营私,背后嚼舌根。 过去我招过一个男孩,看起来仪表堂堂很正派,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特别软弱、没主见。 因为没主见,就依附在一群人后面“搞运动”,最后还声泪俱下去老板那里说我这不好、那不好。 我的确没有领导能力,瞎了眼招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但还好,我人缘不错,他们编的这些话,告的这些状,有人一五一十地还原给我听。 我还是太简单太naive啊,以为单位就是完成工作的地方,以为帮他们遮风挡雨,创造一个安好的环境,他们就会满足…… 但是让他们安好,那还得了? 得咬死你啊! 4 有一句话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认识一个姑娘,她完美地验证了这句话。 她没对象的时候闹着找对象,找到对象闹着买房子,买完房子闹着生孩子,生完孩子闹着分居,分居完闹着创业,创业失败后闹着离婚,离婚后闹着复婚,复婚不成闹着婚外恋。 她不止一次跟我说:“主编,我特别想安定。” 我说:“你动荡时就没事,你若安好,那还不如动荡呢。” 她让我给分析分析原因。 我说:“有啥好分析的?不就是不满足,目标一实现,就没有刺激了,你就开始作了?” 她想想说:“倒也对。”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里的妹妹,总要跟姐姐比高下,睡了姐夫,自己把自己逼成了精神病。 说白了,病因就是一条: 你若安好,那还了得?!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剩下的90分,谁也帮不了你 1 小商是我的大学同学,我知道他在北京,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 他倒是经常给我发一些消息,画风转变之大让人咋舌。 他先是做微商,跟我说什么大牛讲课,保你成功;后来是旅游分享,发了好多他在各个景点的照片,让我也转发;最近是一些研讨班,里面有他跟各位大佬的合影。 我想他肯定不只给我发,他应该是很认真地给每个他认识的人发,而且他抱定这是为了我们好。 当然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是他在给每个人发——语——音。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不回复。他真的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一个人自言自语60秒。 而且语音不能转发,我想,会不会他真的要跟每个人说60秒? 我真的很好奇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论学历,他大学毕业,找个正经工作应该不难;论努力,我觉得全中国都应该向微商和成功学致敬,他们的努力程度超过99%的中国人。 那为什么他要过得那么非主流呢? 我真的没想明白。 2 因为做培训的关系,我接触各类课程比较多。 我发现大家真是爱学习,或者说爱标榜学习。 学习门类之广,装模作样之深刻,实在是登峰造极。 比如有人在某个思维导图课里的评论是:这(思维导图)极大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简直是我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娘。 还有些关于自制力和个人快速提升的课,这些课的存在简直就是为了证明学员前20年的生命完全是喂了狗。 如果说21世纪前20年有什么东西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我觉得前三名一定是:宗教、邪教和中国式培训课。 我家的一个亲戚听过两节理财培训课后,花50万元买了P2P产品。 顺着他这根线,又有三个亲戚跟风买了同样的产品,总计投入160多万元。 对此,我也很不能理解。 首先,这些爱学习的人多少是有点文化的;其次,他们多努力啊,起早贪黑地学习,为了培养自制力,差点儿就要自残了。 可为什么明明花了钱,上了课,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呢? 3 我有一个表叔,他以前在政府工作。 90年代公务员纷纷下海,他也积极响应号召,在我们那里开了个饭店。生意很不错,成了我们那儿第一批万元户。 他觉得自己是能成大事的人,投钱进股市,一年亏了一大半,元气大伤。 不服输从头再来,跟人家合作搞煤矿,赔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100多万元外债。 他跑到福建躲债,一躲就是10年。 要债的各种提着菜刀找人。没办法,老婆改嫁了,孩子隐姓埋名。 表叔听说福建发财机会多,就南下福建了。 到了福建,才发现自己弱爆了,做生意没头脑,进工厂又干不动。 外面晃荡差不多了,回来等着老人咽气好继承财产。 想想这人生也真是悲催,本来好好的,有钱有事业有家庭,说没就全没了。 是因为没文化吗?是因为不努力吗?还是因为一些谁也说不清的原因? 4 有一个段子,说人生如果是100分的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谁也帮不了你 。 听起来很搞笑吧,但想想还真是让人后背发凉。 “三分天注定”说的是每个人的智力,老说智力的差别,其实每个人在天注定上面差得不多;“七分靠打拼”说的是后天努力,以现在生活的压力,挤个地铁都要拼尽全力,说谁不努力我不相信。而真正决定人命运的,原来是谁也说不清的90分! 这90分是什么呢?是运气、视野、格局、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的勇气,还是每日三省吾身? 相声演员郭德纲说,一个人要成功的话,需要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其实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他的成功配方里,个人能决定的事也不过30%,剩下的70%是运气和贵人。 人应该努力,但不应该放大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果,因为大部分的成功并不是靠“1%的天赋+99%的努力”这么简单,这里头一定还有一些成功者刻意隐去的内容,比如运气、贵人帮助、巧合、踩别人上位、不择手段、交易等。 所以,真的不要把为什么成功、如何才能成功,想得太天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需要这一辈子慢慢琢磨。 成功的套路: 10%靠诚实劳动,90%靠…… 1 我们请一家财务公司给我们做账。 因为三番五次麻烦他们,我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我就特别约个时间请他们吃饭。 他们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个公司的资料。我问:“这么多怎么忙得过来。” 他们说:“大部分公司一年也见不着一回。要是每个公司都像你们这样努力,那我们真要累死了。” 2 我去健身的时候,认识了个会籍教练。 他说这是新开的健身房,所以给了我很低的折扣。 我问他这里有多少会员。 他想了一下,说:“1000多吧。” 我说:“你这才两百多平,怎么招那么多会员?” 他说:“大部分人买了健身卡一年也来不了两回。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经常来,我们早就喝西北风了。” 3 去酒吧喝酒,很多都是女士免费。 因为女士多了,来喝酒的男士就多。男士多,买单的人就多。 同样的道理,过去看戏,普通座位便宜得不得了。 因为卖票给普通人,根本卖不了几个钱。 一场戏,赚的是包厢的钱。 现在的网络直播,免费给你看。 真正收钱的,不是门票,而是大款们的打赏。 他们在打赏给主播吗? 屁哩,他们在炫富。 要是没有围观的穷人,他们炫给谁看? 4 挂羊头卖狗肉,这在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作“羊毛出在狗身上”。 如果每个小公司都要麻烦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早就倒闭了; 如果每个买健身卡的人都按时健身,健身房早就倒闭了; 生意场里,有的顾客是用来撑场面的,有的顾客是用来赚钱的。 商家最喜欢从不出声的沉默客户。 默默送钱就好,没有那么多事。 5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做电脑组装生意的朋友,他告诉我卖电脑怎么赚钱。 三大件(硬盘、内存、CPU)的价格是透明的,根本不可能赚钱,卖电脑赚的是那些你不知道的配件的钱,比如主板、机箱、键盘、鼠标…… 我有个朋友开小超市,我问他超市怎么赚钱,靠啤酒、瓜子、方便面赚钱吗? 他说,当然不是,你多卖一毛钱,顾客都能杀死你。超市赚的是那些你没法比较价格的产品,比如牙刷、毛巾、小糖豆。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负责公司线下店铺业务,去很多商场的招商部谈合作。 我发现每一间商铺租赁单价都不同。 大品牌免费进,甚至给你补贴求着你进。 因为大品牌进来了,才有客流,有了客流,就可以收新品牌和小品牌的店铺租金。所以同样是一家店,大品牌有最好的展位、最低的成本,而小品牌展位又差、价格又高。 我有一个朋友在商业街拿下一个铺位,卖小零食。 糖炒栗子,成本价8块,他卖6块,每人限买一斤。队伍排出几百米。 朋友说,给大家装栗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慢,因为这样队伍才足够长,别人才有时间进来买其他能赚钱的产品啊。 所以,看清楚了,商家不是靠卖东西赚钱的。 真正赚钱的叫非标准化产品。 你摸不清他的价格和套路,心甘情愿觉得划算。 只有这样他才能赚钱。 6 最近街上有很多共享单车。 我早就觉得这个生意本身不赚钱。 租车费才能有多少?还不是为了套个押金? 每人两百块的押金,拿去投资,赚的比租车费多。 世界上有很多种赚钱的套路,诚实劳动是一种,坑蒙拐骗是一种,还有一种像押金投资和前面说的那些,叫作“隐形利润”。 会计公司的隐形利润是有名无实的公司; 健身房的隐形利润是有名无实的会员; 电脑城的隐形利润是非“三大件”的差价; 超市的隐形利润是非标品溢价; 商场招商部的隐形利润是不同品牌的租赁差价; 零食店的隐形利润是非标品的超额差价。 这些都跟劳动无关,跟消费者心理有关,跟策略有关。 7 下面,老师要开始画重点了!(敲黑板) 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一个生意人,请问,应该怎么赚钱? 努力打一份工,等着老板给涨薪水吗? 别相信成功学的鬼话,没有谁能靠打工成为皇帝。 除了劳动所得,每个人也应该追求隐形利润。 对于个人来讲,隐形利润就是改变的可能性。 这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其实是最会利用工作提高自己的人。 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不见得比别人更努力,但一定最懂得如何抓住机会往上爬。 他们深知,纵然有些工作是为别人的,但在看不到的地方,一定有一些努力是为自己的。 而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刘主编见识广,三观正,文笔犀利,但不尖酸,不刻薄,满满正能量。 ★?现象级爆款文《教养就是让人舒服》的作者,作品多见于人民日报、十点读书、有书等千万级大号。多篇文章被Hugo、金融八卦女、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转载。 ★?国内知名写作培训师,累计培养学员超过10万人,学员包括正经婶儿、源子、丁是丁等(目前均已成长为自媒体大V)。 ★?本书不是常规励志套路,它是幽默的治愈系,它让你了解你所处的世界,让你认清你目前的状况,让你看清成功的路径,这才是真正对你有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