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林觉民/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作者: 编者:韩朝建|总主编:张海鹏
出版社: 学习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林觉民/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ISBN: 97875147091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887年,林觉民出生在福州侯官县。他的祖父林彦起 是个举人,他的生父林孝觊,字玉珩:叔父林孝颖,字可 珊(或可山),号“拾穗”。林孝颖考中廪生后,被父母 安排与不喜欢的黄氏成亲。林孝颖对于父母的这项安排十 分不满,拒绝与黄氏同房。黄氏无奈,只能暗中以泪洗面 。林孝觊怜恤黄氏孤单,就将自己的儿子林觉民过继给林 孝颖夫妇,所以林孝颖是他的嗣父。 林家居住的老屋,位于福州杨桥路与南后街交会处, 始建于清中期,清未时房子已经相当斑驳陈旧了。房子有 三进,其中第一进与第二进的长廊被翠竹簇拥,适合文人 颐养性情。总体来看,林家在福州并不是太富裕,而是小 康之家。林孝颖多才多艺,诗词造诣很高,与陈海梅、林 苍、陈笃初等同为“同光体”诗的闽派代表人物,曾与陈 海梅、林孝箕、林孝曾、郑祖庚等福州名士同组花好月圆 吟社。与文学成就相比,林孝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 虽然考取了廪生,但此后的举人考试屡次失利。 林孝颖早期虽然怀才不遇,不过到底是福州数得着的 著名文人,向来为大家敬重。l902年福州成立全闽大学堂 ,按照规定,学堂教习至少要举人才有资格担任,但林孝 颖以其文学造诣,于l905年被担任学堂监督的沈宝琛相中 ,破格担任全闽大学堂国文教习。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林孝颖又成为福建省立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民国初年的一 些大学者如陈衍、台静农、钱穆等都与之有交往。陈衍主 持编写《福建通志》时,福建通志局则以陈元凯为提调, 林孝颖任分纂。另外,林孝颖著有《拾穗居士文存》一册 ,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这是后话。 林觉民小时候体弱多病,性命几乎不保,所以林孝颖 、黄氏对他十分疼爱。林觉民8岁的时候,黄氏去世。林孝 颖就让林觉民吃饭、睡觉都跟自己在一起,并亲自教他学 习国文,读史念诗,并学习八股文,希望孩子将来在科举 仕途上有所成就。林孝颖后来再娶,并生育一子两女,但 仍然对天资聪慧、过目成诵的林觉民格外疼爱器重。有好 友来家谈天时,总喜欢让林觉民表演背诵诗词或文章。 少年林觉民不修边幅,性情潇洒,他虽然学问不错, 但毕竟不喜欢科举之学。l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林觉 民12周岁,父亲让他参加县里的童生考试,他在试卷上写 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字离场。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后、 清末新政前的动荡时期,废科举、兴学堂的呼声颇高,侯 官县也刚刚成立了一所新式小学即侯官高等小学正在招生 ,林觉民的父亲就决定让他报考这所学堂试试。1900年夏 天,13岁的林觉民考取侯官高等小学。在那里,这位性情 不羁的少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浸染。 侯官高等小学最初名为蒙学堂,一般人称福州蒙学堂 ,是近代福州开办最早、影响最大的新学堂,也是全省办 新学之标杆,福州最早的一批反清民主革命志士就是这里 培养的。蒙学堂创办于1899年春季。当时,出版界先驱林 白水与表弟黄展云、黄的堂兄黄翼云,以及革命党人方声 涛、郑权等商议,为了宣传新思想,培养革命人才而谋划 合办一所新学堂,名为福州蒙学堂。办学地点由方声涛与 其世交卢氏友人商量决定,借用文儒坊卢氏试馆(“卢家 祠”)。校名“蒙学堂”实为掩人耳目,因为戊戌变法失 败后,革命者不得不潜伏下来,等待时机,所以办新学仍 取旧名,以避风头。同时,由于清廷在酝酿新政时,欲废 科举、兴学校,而诏令新学有蒙学(小学)堂、中学堂、 大学堂之分,所以林白水等人创办新学时就以蒙学堂命名 。 蒙学堂的创办者都是具有新思想与大志向的革命党人 。林白水(1874一l926),福建闽县人,名獬,字少泉, 号白水,是近代中国创办白话报的先驱,曾主编《社会日 报》。林白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并与黄兴关系密切,曾 受黄之托在福建培养有学识、有胆识的青年,宣传革命思 想。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