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第二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第二版)
作者: 郝鸥,谢占宇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54.50
折扣购买: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第二版)
ISBN: 9787568080934

作者简介

郝鸥,2007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5年。主持参加课题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住房建设部课题6项,辽宁省社科课题2项。获得奖励如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工程勘探二等奖等。发表论文17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与编著书籍3部。

内容简介

1.2.1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确立 19世纪,西方城市的工业化发展非常迅速,也使城市聚居条件迅速恶化。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中详细地描述了当时欧洲的城市面貌:“一个街区接着一个街区,排列得一模一样;街道也是一模一样,单调而沉闷;胡同里阴沉沉的,到处是垃圾;到处都没有供孩子游戏的场地与公园;当地的居住区也没有各自的特色和凝聚力。窗户通常是很窄的,光照明显不足……比这更为严重的是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糟糕,缺乏阳光,缺乏清洁的水,缺乏清新的空气,缺乏多样的食物。” 面对城市聚居环境的恶化,郊区和乡间村镇成了人们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在那里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家庭生活。怎样改善城市居住环境,防止城市居民大量涌入乡村,真正地保持城市和郊区平衡及稳定持久的结合,成为城市面临的*紧迫的问题。 这些情况引起了城市规划师的高度重视,奥地利城市规划师卡米罗·西特强调了城市公园对于城市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公园是能够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是城市的肺。 图16费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60—1900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费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见图16)、美国景观设计师卡尔弗特·沃克斯等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1900年,老奥姆斯特德之子小奥姆斯特德和沙克利夫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这标志着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自此,景观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1909年,普雷教授开始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加入规划课程,逐渐从景观设计中派生出城市规划专业方向。1929年城市规划从景观设计院独立出来,成立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建筑学,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从此形成。景观设计学科的设置,大大加强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之间的联系,同时它摆脱了传统艺术院校僵化、死板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的、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其他院校效仿的对象,景观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参与者越来越多样。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追求形式与功能,而且体现叙事性与象征性;不仅关注空间、时间、材料,还把人的情感、文化联系纳入设计目标中;不仅重视自然资源、生物节律,还把当代艺术引入人类日常生活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景观设计受到现代材料技术、加工技术、环境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许多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介入进来,使现代景观设计和营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转型和变化,显示出明显的技术发展趋势。新技术成为景观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和完成设计的手段,现代景观呈现出与传统景观迥然不同的面貌。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工艺水平和施工技术的提高与更新,环境技术、生态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高新技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出高技化、生态化、乡土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极大提高,景观设计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并且它所涵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同时因其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表现出高速发展社会下的勃勃生机。 首先,本书内容丰富、全面,书中包括了景观设计各元素的设计方法及施工规范,运用大量手绘线条图,使学生清晰易懂,用以掌握。其次,本书设计方法总结角度新颖易掌握。,本书注重设计方法的教授,分为5个步骤,系统而条理的概括了景观设计方法的原理,并且每一步骤都有设计实例参考。 *后,为配合教学,本书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以便辅助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