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的生活(彩图珍藏版)(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绪论 我们凡是喜欢读诗的, 没一个不知道陶渊明;凡是 喜欢饮酒的,也没一个不知 道陶渊明;凡是爱菊花的, 也没一个不知道陶渊明;凡 是读过《归去来兮辞》或《 桃花源记》或《五柳先生传 》的人,也没一个不知道陶 渊明;这可见陶渊明在一般 人脑筋中的印象是怎样的深 了。 人家都知道陶渊明丢了 他彭泽县县长老爷不做,实 行到民间去,实现他的劳农 生活,后来穷到没饭吃,甚 至于做沿门乞食的文丐。 究竟这不是渊明的全部 生活。 人家都知道他的理想社 会,就是他桃花源里的世界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究竟这不是渊明的全部 思想。 人家都能读他“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 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名句 ,以为他是一个“与自然同 化的诗人”。 究竟这几句诗不是渊明 全部的文学作品。 我们要知道陶渊明全部 的生活,要了解他全部的思 想,要赏鉴他的全部分的好 的作品:将往《晋书》、《 南史》本传中去找么?将往 《陶靖节先生年谱》里去找 么?将往《陶渊明全集》里 去找么?将往《江西通志》 、《九江府志》等书里去找 么?这当然可以找得到,但 是未免太麻烦了。 我现在写这本书,就是 想替诸君解决这个麻烦问题 。参考许多种关于陶渊明的 书,把他的全部生活,全部 思想,全部代表的作品,用 有条理的文学写出来;给诸 君读了,可得到一个大概情 形,能彀比较深切的认识陶 渊明。 惠子云:“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然则我非陶渊明 ,安知陶渊明?我这本书不 也是瞎说么?其实不然。倘 如机械式的说知与不知,那 么,除了渊明自己,就是著 《晋书》的房乔,编《陶集 》的昭明太子也是不知。倘 然不是机械式的说,无论何 人,只要诚心景仰他,留心 研究他,都可以在千载之下 ,与他默会。那么,“你非 我,又安能说我不知陶渊明 ”? 总之,这本书是我把我 所认识的陶渊明写出来,至 于认识的程度有多深浅,那 到也很难说。大约比仅仅从 《古文观止》中,读过一篇 《桃花源记》的人总要深一 点罢! 倘然多读过一些渊明的 作品,及关于研究渊明的书 的人,觉得我所认识的程度 还浅,那么,他们就不必读 这本书。我预先声明,请他 们不要见笑! 第二章渊明的家庭生活 陶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又有人说:名渊明,字 元亮。晋、宋时浔阳柴桑人 。浔阳是当时候的郡名,柴 桑当时候的县名,在今江西 九江县西南。 渊明的故居在柴桑栗里 村,今江西星子县虎爪崖下 。后来因为遭了火灾,复迁 居南村,今星子县西七里。 栗里有渊明醉卧时的大石, 又有栖隐寺,为五柳先生的 故宅。这都是渊明的遗迹, 可以供我们凭吊景慕的。 渊明的故居,在著名的 庐山和彭蠡湖之间,云峦烟 水,浩渺萦带,如此湖山, 真不愧是我们大诗人的故乡 。 他的家庭,在那时候, 是所谓“故家”。他的曾祖父 ,叫陶侃,字士行,为晋朝 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不但是晋朝的名臣,且是中 国历史上的名人。他有一个 运甓的故事,值得我们说一 说。这故事大略如下: 陶侃,平居无事时,辄 运百甓于斋外,暮复运入斋 内。人问其故。答日:“吾 方致力中原,恐不堪事!” 他这样的勤勉,宜乎为 史传所称赞,为后人所景仰 。 渊明的祖父,名茂,为 武昌太守。父名未详,母姓 孟氏.是征西大将军长史孟 嘉的第四女。孟嘉也有一件 著名的逸事,流传于后世, 常为文人所引用。 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 游龙山,属僚毕集,风吹嘉 帽落,嘉不之觉。温敕左右 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 如厕,温取还之,命孙盛作 文嘲之,嘉还答。 这一件很平常的事,但 是能充份的表现出孟嘉不修 边幅的神气。孟嘉的生平, 渊明有《孟府君传》,说得 很详。中间有几句说: 行不苟合,言不夸矜, 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 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 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 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 之?”君笑而答日:“明公但 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 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答日:“渐近自然。”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