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术. 2, 实践宝典
作者简介
牧田善二 AGE牧田诊所院长。糖尿病专科医生。医学博士。1979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医学院。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医生化学讲座上,因发表了糖尿病综合症的原因而备受关注,针对AGE进行了五年的研究。从1996年起,任命为北海道大学医学院讲师。2000年任命为久留美大学医学部教授。2003年,在东京银座创办了治疗以糖尿病为首的生活习惯病的“AGE牧田诊所”,诊治了超过20万人的患者。著作有《减少糖类的瘦身法》、《减少糖类的瘦身清单》《不能全权委任于糖尿病专科医生》、《因为糖尿病死去的人、活着的人》、《9成日本人都误会的糖类限制》、《如果不想变老就降低AGE》、《短期住院体检中的9成都是无用功》。
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 ,在思考“为了健康应该吃 什么”的时候,首先须了解“ 不可以吃什么”。从这一点 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周围 充斥着“本来不应该吃的东 西”。 我在这里并不是在说一 些众所周知的事,如“小心 毒蘑菇”,或者“不要吃腐坏 了的东西”等。我是想让大 家能够留意到,超市和便 利店货架上陈列的东西。 虽然那些食品我们都习以 为常,但其中有很多会侵 蚀您的健康。 在前言部分我也略有提 及,我们日常所吃的食品 ,都是按照制造商的意图 生产出来的。 正如有“食品工业”一词 ,生产、销售我们吃的食 材、加工品的人们,都是 出于挣钱的目的才制造这 些的。这种行为本身是无 口J厚非的,因为所有商业 活动都是围绕着“挣更多钱” 而展开的。 当然,也存在一些像无 农药绿色蔬菜这样为消费 者着想的食品。但请大家 不要忘记,既然饮食成为 产业,那么最优先考虑的 往往就是企业的利益。 大型食品制造商想生产 的,是能让消费者“吃了还 想吃”、会多次购买的产品 。为此,他们为了能让消 费者“忍不住想反复购买”而 进行科学加工。 《纽约时报》记者迈克 尔·莫斯(MichaelM0ss) ,曾因调查报道肉食污染 获得普利策奖,在全美畅 销书《盐糖脂:食品巨头 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 中,他曝光了一些大型食 品制造商在食品加工时所 设下的陷阱。 “食品制造商们会重用专 攻视觉、嗅觉的科学家们 ,利用他们的知识,开发 出了无数种糖的使用方法 。糖不仅可以赋予食物、 饮品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加糖还可以让甜甜圈更为 蓬松饱满,让面包能保存 更久。” 如此,食品制造商为了 增加对该食品欲罢不能、 反复购买的“上瘾者”,会动 用科学的力量。其中最简 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大量使 用糖类。 可是,美国某一知名食 品制造商的官僚,在明知 糖类会上瘾这一危害的前 提下,仍旧佯装不知,并 声称: “我们没有隐瞒任何食品 成分,充分阅读食品成分 表的标示之后,选择购买 的人是消费者自己。” 一边不断制造着“上瘾者 ”,一边还大言不惭道:“我 们并没有强迫消费者吃这 些食品,都是他们自愿购 买的。”这种现象不止在美 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始于美国、改变世界的巨 大谎言 1955年,第34任美国总 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由于 心梗发作,在任职期间倒 在了工作岗位上,万幸的 是他保住了性命。但是, 人气正旺的现任大总统发 生了这种事,自然引起了 全美国一艾森豪威尔总统 年轻时就以酷爱可口可乐 而被人们熟知。因为过于 喜欢,甚至有这样的奇闻 轶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军期间,艾森豪威尔向 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 申请运送300万瓶可口可乐 到部队。如今我们都已经 了解,这样长年过量摄取 糖类,会导致血管老化进 而引发心肌梗死。但在当 时流传的却是错误信息, 那时得出的结论是“总统的 病是因为摄入了过多脂肪 而造成的”,国民也都信以 为真。 当时在美国,由于心肌 梗死丧命的人为数不少, 对于“导致心肌梗死的原因 是脂质还是糖类”的讨论, 专家们各持己见。 其中,支持“脂质是元凶 ”一派的营养学家吉恩·迈耶 ,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事 件与各种各样的材料联系 到一起,成功地做出了有 利于自己的推理解释。当 时有一本书名为《人为什 么会变胖》“,其中就指出 了当时迈耶的研究方法。 ”就连国民英雄艾森豪威 尔总统都因为脂质摄入过 量而病倒了,我们也应该 更加小心才是。” 这一观念想必已经在美 国深入人心,大概也正因 为如此,人们失去了对糖 类的戒备心。可以说,正 是从这时开始,美国踏上 了肥胖、心肌梗死大国的 不归路。 而如今在美国,“糖类才 是问题所在”这一观念已经 传播开来。 然而,糖类的摄入不是 那么轻易就能减少的,因 为很多人已经对糖类上瘾 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