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

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
作者: 付久江|责编:侯群雄//张睿智|总主编:李师东//侯健飞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
ISBN: 978751536470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地下原油见青天 中国贫油吗 《周易》中有云,“泽中 有火”。写下此句的人,想 必曾见过沼泽中水火相融的 燃烧景象。但是他绝不会认 识到,这火便是地球上最为 重要的资源—石油。 如果说“泽中有火”只是 记录了一种自然现象,那么 《汉书》中说当时的定阳县 和高奴县有洧水可燃,则确 切地记录了石油的性能和产 地。及至宋代,科学家沈括 曾对延州一带石油产地进行 过认真考察,在《梦溪笔谈 》中详细地记载了当时采集 和利用石油的情况,正式提 出了“石油”这个名称,并对 石油制品的前景作了“后必 大行于世”的科学预见。 真正让石油“大行于世” 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 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远洋 轮船、飞机等先进交通工具 的核心驱动问题,石油作为 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燃料,自 此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 战略资源。相比之下,彼时 的中国积贫积弱,长期依赖 进口的石油,直至新中国诞 生初期,也仅有几座产量低 微的油井。 除了国力的因素,中国 石油工业的发展还受到了“ 中国贫油论”的影响。 民国初年,美孚石油公 司为了垄断中国石油市场, 斥巨资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找 石油。该公司陆续打了七口 探井,但全部都没有开采价 值。形成当时世界上大油田 的地层,史前几乎都位于海 洋中,而中国同时期的沉积 层都在陆地上。所以美国人 认为,在中国这种陆相沉积 中,不可能找到大的油田。 “中国贫油论”也由此产生。 美国人的论断并不能削 弱中国人寻找石油的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