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诗传

李太白诗传
作者: 金涛声
出版社: 巴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李太白诗传
ISBN: 9787553109121

作者简介

金涛声,1937年生,浙江义乌人。原名金竹槐,工作后改名金涛,字涛声,以字为常用笔名。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2年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京中华书局编辑,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传播系主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主编等职。曾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0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评为宁波大学十佳教授;出版著述十余种(含合著),获得省市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数项,1997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李白研究方面有《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两册(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内容简介

太白回忆自己少时不懂世事,所结交的尽是豪侠 之士。所作所为,仗义任侠,不求回报,如同鲁仲连 为赵却秦而不受赏’朱亥击晋救赵而不居功。甚至托 身于白刃,仗义杀人于红尘’都敢作敢为。那是因为 当世都敬仰高义之士,钦佩英雄豪杰。可见追随任侠 尚武之风,使他养成了一种狂放不羁、豪纵无忌的习 气。 太白这两首诗中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任侠尚武的 往事,当然不限于蜀中时期,但他的习武行侠的确是 从蜀中起步的。巴蜀西接吐蕃,南邻南诏,地处边陲 ,胡汉杂居,自古民风强悍,社会上任侠习武风气很 盛,侠义之士辈出。太白少以侠自任,学剑习武,受 地域风俗熏染,也与时代风气有关。盛唐时代,人才 的出路是多元的,既可以科举登第,求取功名,也可 边塞立功,马上封侯。因此一般人年少时都学文学剑 ,亦文亦武,做两手准备。太白这时期既饱读诗书, 又学剑任侠,正是走这样一条书剑并举的成才之路。 太白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开始往来旁郡,出游附 近的一些州县。他先后到过龙州、剑阁和梓州等地。 在梓州,他拜访著名学者赵蕤,在那里从师修业一年 有余。 赵蕤,梓州盐亭人氏,当时隐居在梓州鄧县长平 山安昌岩(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长乎山琴泉寺旁),修 身养性,著书立说。他任侠有气,学识丰富,精通王 霸大略。他为巩固国家根基,改革时弊’编著《长短 经》一书,广泛收集历史典故、百家学说,探讨历代 兴亡治乱的原因,研究帝王为政、治国、用兵的谋略 。他根据此书内容,给太白传道授业,纵论古今兴衰 治乱,阐发称王称霸、治国安邦之道,品评历史人物 的成功方略。他所称道的人物如傅说、姜太公、苏秦 、张仪、鲁仲连、张良、韩信、诸葛亮、谢安等’大 多是通过游说入主而致身卿相,在治国安邦上创建奇 功伟业的谋臣策士。太白对赵蕤和他的著作《长短经 》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所传授的王霸之道、治国之 策深信不疑,对他所标举历史人物的业绩及其人仕途 径倾心仰慕。听了赵蕤讲学以后他感到眼前的世界海 阔天空,人生大有用武的广阔天地。 太白跟从赵蕤学习的时期,正是他开始思索人生 道路的时期。赵蕤的学说和传授,给了他建功立业的 理想抱负和一飞冲天的成功榜样,也教给他一套从政 治国以及出谋划策的门道,使他开始有了成就人生事 业的自信。赵蕤是太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导航者。 二十岁时,太白辞别赵蕤,迈开脚步,游历巴蜀 大地,南到成都、峨眉,东到渝州(今重庆市),试 图探寻人生的道路。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 银钩。飞 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 流.今来一登 望,如上九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