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2.0(个人商业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
作者简介
吴博,曾是英国利兹大学从事谷歌研究奖支持的博士后,曾任职创业公司数据产品负责人、爱立信大数据组高级研究员,现为深圳某科技公司数据科学家。关注数据技术发展趋势、数据驱动的新型TMT行业发展。 刘国华,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感官品牌、互联网与数字营销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企业委托咨询课题若干。出版《品牌资产与销售促进:基于顾客视角的研究》、《品牌形象论》、《从2D到5D:全方位体感式营销》等专著5部,在重要核心期刊《经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多家公司品牌战略顾问,常年为企业提供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健康诊断、新媒体与数字营销、品牌形象建设、移动互联网与企业转型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内容简介
左手闲置、右手短缺 “衣食住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四种消费,我们 不妨谈谈穿衣。 世界每天生产无以计数的衣服,而每个人衣橱里 面都有那么多的衣服。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恨不得 把世界上所有款式的衣服都搬回家,“衣橱里永远少 一件衣服”是她们最常见的苦恼之一。然而,你想过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吗?实际上很多衣服也许穿 一次就闲置在家再也不会拿出来,直到最后恋恋不舍 ,而又无可奈何地扔掉。 英国文豪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这么 评价不断变化的时尚:“时尚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丑 陋,故每半年必须更新一次。”对于那些生活温饱的 人们来说,服饰是一种典型的“快时尚”消费,更新 换代频繁,行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快速推陈出新。服 装产品快速换代的节奏似乎印证了王尔德这句话,在 这种“快时尚”消费的行业里,不断推出的“新款” 是其一切的基础,也是一切的目的。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快时尚”消费市场虽然庞 大并得以成倍增长,但产品积压、过量生产等资源浪 费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带来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批评“快时尚”消费的人士甚至宣称:这种行业除 了提高GDP之外,另一大贡献是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 并不需要的物品。英国《卫报》《观察者》专栏作家 露西·斯格尔(Lucy Siegle)认为:快速满足、丢弃 、再次消费的恶性循环模式使消费者陷入沉湎、后悔 到要“剁手”、无法节制等情绪里。“快时尚”业只 重利润、投其所好、不计后果的行为,也令多数消费 者愈发沉湎、毫无节制,过分的贪欲成为时代症候。 这种消费模式自然有很多商业鼓吹者,如零售产 业分析师维克托·勒博(Voctor Lebow)在1955就曾 经这样说:“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发展消费,需 要我们不停购买和使用产品,并淘汰、替换各类产品 ,需要我们不断淘汰产品,不断烧毁,不断穿破,不 断替换,以更快的速度淘汰产品。” 但是资源的现实情况是可怕的。从1980年到现在 ,我们已经消费掉了地球上1/3的资源,包括森林、 渔业、矿藏等。在热带地区,每年有约100万平方公 里的森林因砍伐而消失,、其面积超过希腊国土面积 (希腊国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今天,一个美国中 产阶层的8岁小孩,每年平均消费的资源包括25万立 方米水、1 000棵树、21 000吨汽油、220吨和800 000瓦电力。按照这个消费量计算,一个美国小孩, 他(她)一生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是一个瑞士小孩的2倍 、意大利小孩的3倍、巴西小孩的13倍、印度小孩的 35倍、海地小孩的280倍。但是,美国小孩真的需要 消费这么多资源吗? 我们很多人对消费行为是缺少思考的,对一些消 费习惯想当然,习以为常,并不思考这样消费会产生 的影响。这种缺少深度思考、想当然的做法就是心理 学家定义的“惯性思维”。物质的丰富、消费主义盛 行,导致我们习惯了不停购买、不断拥有、不断淘汰 的习惯性消费流程。我们无法静下心来,认清什么东 西是真正需要买的,什么东西其实是不需要买的。 这种行为很难改变。我们都习惯在对产品感兴趣 的第一时间想得到它,但是当损失多年来拥有的东西 时却毫无失落感,损失就损失,无所谓。一般情况下 ,我们更不会从社会层面去考虑个体消费行为带来的 整体影响,我们只关心自己的需求。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