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79.20
折扣购买: 王向远译学四书——日本美学译谭(精装)
ISBN: 9787522507262
王向远,1962年生,著作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版)及各种单行本著作24种(含合著5种),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非重复字数)500多万字;译有《日本古典文论选译》(二卷四册)、《审美日本系列》(四种)、《日本古代诗学汇译》(上下卷)等日本古今名家名作共约300万字。
日本古代文论与日本古代文学一样, 有着悠久的 传统和丰 厚的积淀。 一方面, 日本文论家常常大量援引中 国文学的概念 和标准来诠释日本文学, 例如在奈良时代旨在为 和歌确定标准 范式的所谓 “歌式” 类文章中, 在平安时代最 早的文学理论 文献 《 〈古今和歌集〉 序》 中, 都大量援引 中国古代文论特别 是 《毛诗序》 中的概念与观点, 并直接套用于 和歌评论。 另 一方面, 在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学创作实践的 基础上, 日本 文学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文论概念与审美范 畴, 如: 文、 道、 心、 气、 诚、 秀、 体/ 姿、 雅、 艳、 寂、 花/ 实、 幽 玄、 余情、 好色、 粹、 物哀等。 这些概念与 范畴大多取自中 国, 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哲学、 美学、 文学 与文论的影响, 但经过日本人的改造, 都确立了不同于中国的特 殊的内涵与外 延, 并且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其中, 产生于日 本近世 (17 世 纪后的江户时代) 的相关概念极少受到中国影响 , 属于日本 本土性的文论范畴, “物哀” 便是其中之一。 “物哀” ① 是日本传统文学、 诗学、 美学理论 中的一个重 要概念。 可以说, 不了解 “物哀” 就不能把握 日本古典文论 的精髓, 就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以 《源氏物语》 、 和歌、 能乐 等为代表的日本古典文学, 就无法认识日本文学 的民族特色, 不了解 “物哀” 也很难全面地进行日本文论及东 西方诗学的 比较研究。 中国的一些日本文学翻译与研究者, 较早就意识到 了 “物哀” 及其承载的日本古典文学、 文论观 念的重要性。 早在 1980 年代初,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与 研究界就对 “ 物 哀” 这个概念如何翻译、 如何以中文来表达, 展开过研究与 讨论,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 为 “物哀” 是一个日语词, 要让中国人理解, 就需要翻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