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休谟(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ISBN: 9787101097221
《英国史》的其他几卷出版以后,社会反响也是 毁誉参 半。但是,休谟已经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浮躁的批 评: 置之不理。他的研究工作终于为他赢得经济上的回报 。没 出十年,《英国史》已经变得遐迩闻名。50岁时,他 决定 留在苏格兰从事文学和哲学研究。但是,在1763年, 他被 任命为驻巴黎大使馆的秘书。直到1766年,陪伴英国 大 使,休谟处处受到热情款待。此间,他爱上了博乐夫 人, 一个有夫之妇。她爱恋的却不是大卫,而是一位王子 。但 休谟一直对她痴情不改。甚至在他不久于人世的时候 ,还 写给她一篇简短的悼词,对她热爱的孔德王子的逝世 表示 慰唁。 大约在1755年,休谟写成“论自杀”和“论灵魂 不 死”两篇文章。它们和其他三篇文章一起,共同组成 一本 名为《五篇论文》的文集出版发行。这部文集先行印 制的 几本,在有影响力的读者那里引起消极反响。于是, 休谟 和他的出版商决定,从已经印制的文集中删去上述两 篇文 章,取而代之的是一篇题为“论趣味的标准”的文章 。后 来,这部文集以《四篇论文》为题,于1757年出版。 该文 集辑录了“自然宗教史”一文,追溯宗教信仰的心理 起源。 被删去的两篇文章以匿名的方式用法语在1770年秘密 出 版。休谟去世后又于1777年用英语出版。 休谟打算闭门谢客,潜心写作。但是,他的计划 又一 次被一个简直无法拒绝的委任打断了。1767年,休谟 应邀 赴伦敦任副国务卿。对他来说,这不是一个十分惬意 的职 位,因为他同情北美殖民地。他写道:“原则上我是 美国 人。希望他们获得自治,不管这种自治的结果是好或 是坏, 只要他们认为是合理的,我们就任其自主。”直到 1769年, 他才卸任,回到爱丁堡。他在爱丁堡的圣安德鲁斯广 场盖 了一座房子。美国人本·富兰克林就是光临这所房子 最早 的客人之一。 晚年生活与身后的论争 大约从1772年开始,休谟的健康逐步恶化。他十 分关 心自己去世以后《自然宗教对话录》的出版问题。20 年 前,他就写成了这本书。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 还在 修改这部著作。休谟求助于他的好友——《国富论》 的作 者亚当·斯密,请他在自己去世之后,一定促成该书 的出 版。鉴于该书的“煽动性”,即主张宗教信仰毫无理 性依 据,斯密犹豫了。休谟担心,他的著作可能无法问世 ,于 是决定送几册副本给他的一位出版商,以及他的侄子 大卫。 休谟很可能死于癌症。1776年7月4日,休谟举行 晚 宴,与朋友们告别。碰巧也是在这一天,美国《独立 宣言》 在费城签署。休谟的传记作家说,和他的大多数朋友 不同, 在即将告别人世的前几天,这个消息如能传到爱丁堡 ,他 一定会欢欣鼓舞。休谟却安之若素,直到生命的尽头 。他 说,一想到不久于人世与想到他根本不存在都一样令 人沮丧, 但两者之间并无区别。1776年8月25日,休谟与世长 辞。 即使死后,大卫-休谟也让认识他的人和普通百 姓惊 愕不已。很可能是内疚于《对话录》出版问题上的暖 昧态 度,亚当·斯密撰文纪念休谟。1777年,苏格兰的一 家杂 志发表了这篇文章,同时发表的还有休谟的简短自传 《我 的一生》。斯密遭到虔诚信徒的严厉申斥,休谟对上 帝和死 亡的公然蔑视使他们怒不可遏。詹姆斯·博斯韦尔, 这位 曾与休谟讨论来世生活的信徒,一直对他们的谈话耿 耿于 怀。在为休谟举行葬礼的那一天,他亲临墓地,先是 朝挖 好的墓穴瞥了几眼,然后躲到一堵墙的后面,徘徊良 久。 他对休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直到1784年,他梦想着 弄到 休谟的日记。博斯韦尔的激愤情绪终于在他梦想的“ 发现” 中获得抚慰。这一“发现”表明,休谟在内心深处是 信奉 宗教的,是虔诚的。P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