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精要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精要

创新管理(精要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精要
作者: 编者:陈劲//郑刚|责编:张俊仪//徐冰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51.50
折扣购买: 创新管理(精要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精要
ISBN: 9787301320341

作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和教学。 郑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创业中心(ZTVP)创始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管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设计思考学会(ISDT)联合创始人及理事会成员。全面创新管理(TIM)理论、全面协同创新理论主要提出者之一。所撰写案例曾多次入选斯坦福、哈佛案例库及全国百优案例。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新思维的解放。 15 世纪的大航海拓展了人类文明的疆域。 16 世纪启动的科学革命奠定了技术革命的基础。 17 世纪初资本市场的出现延伸了社会金融活动的空间。 18 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标志着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的过渡。 20 世纪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人类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1 世纪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工业革命,这些新技术会带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更新和扩散速度、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相比的。 学者们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元素——创新(innovation)。 19 世纪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电气时代”,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亚力克·福奇将创新者——喜欢捣鼓小器具、小发明的业余爱好者,DIY 一族和发明家——称为“tinkerer”(中文版译为“工匠”,也有“创客”的含义),认为正是他们造就了美国奇迹。“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a 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塞勒斯·麦考密克、托马斯·爱迪生和怀特兄弟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创新者。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正在孕育,未来可能取得的颠覆性创新对人类“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2013 年5 月,麦肯锡研究院发布了《2025 年前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12 项颠覆性技术》。据估算,到2025 年这12 项技术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达14 万亿~ 33 万亿美元。这12 项颠覆性技术如表1-1 所示。 然而要注意的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很多创新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例如,飞机、高铁的出现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苹果公司的智能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创 新使大量新型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使得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更为丰富,提升了医疗水平,全方位地惠及更多大众。 但创新也会导致负面的外部效应。例如,工业生产技术可能导致污染,农业和渔业技术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医疗技术可能导致抗药性,基因技术可能会带来伦理道德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产生了很多“低头族”,并导致颈椎病、视觉疲劳等问题。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还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良影响,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人类。 《创新管理(精要版)》基于“战略—流程—资源—情境”(SPRE)原创框架,对创新管理核心内容加以精炼,更加适合初学者阅读。 本书包含了创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与应用,如整合式创新、朴素式创新、有责任的创新及设计思维、TRIZ等创新方法的相关内容。 本书收录了“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外不同行业鲜活的企业创新案例。 本书精心设计了开篇案例、创新视点、创新标杆、回顾性/讨论性/实践性问题等小栏目,更加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配套了在线课程及其他丰富资源,更加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阅读趋势与学习习惯。 为授课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