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70.00
折扣价: 44.80
折扣购买: 华为管理法精要
ISBN: 9787547324806
周锡冰,独立学者,第七届中国年度EMBA案例奖评审专家、鲸平台智库专家、武汉市慈善总会拥抱妈妈公益基金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讲师。著有:《曹德旺传》《老干妈传》《华为国际化》《格力是如何成为冠军企业的》《浙商创业法则》《家族企业财富到底该怎么传》等财经管理专著。其中,《华为与天才任正非》《王卫与顺丰》《老干妈传》《网红经济》英文版,《华为与天才任正非》祖鲁语版,《王卫与顺丰》汉英版本,《王卫与顺丰》越南语版,《和而不同——华为国际化的商业密码》繁体字版,均已经出版。
华为的冬天 在中国企业界,华为是一个特性独立的案例。当华为业绩最好的时候,任正非却在思考“万一哪一天冬天来了怎么办”。在任正非看来,只有时刻居安思危,才能让华为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任正非多次提及华为的危机。2001年,任正非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华为的冬天》。据公开的资料显示,2000年的华为,其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29亿元,居中国电子百强首位。 其后,任正非在《北国之春》一文中再次把华为解决危机管理的问题聚光在媒体的头版头条中。在公开的任正非内部讲话中,危机被提及很多次,而“创新”和“变革”却很少提及。 2022年8月22日下午,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一文,再一次把华为危机暴露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中。 可能读者会问,该文为什么能够刷爆网络呢? 原因有几点: 第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中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任正非写道:“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的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这个口号很好,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度过这三年艰难时期,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鉴于此,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任正非补充说道:“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军团比赛就是年底比奖金,因为奖金不是公司给的,是军团自己挣来的利润,而且还交给公司一部分,如果挣不到粮食,我们要敢于不发奖金,因为员工的基本收入可以开支生活必需品。当然有些战略业务短期内创造不出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但很多业绩差的边缘业务一定要砍掉,这就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二,华为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尤其是终端业务同期下滑。2022年8月12日,华为官网发布了华为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华为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5.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人民币,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从三大主营业务的数据来看,华为运营商以及企业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和27%,但终端业务下滑25%,拖累总体营收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 第三,企业倒闭潮。数据显示: (1) 根据清华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 2022年上半年全国一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一共有310万左右的个体工商户注销。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16—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 (2)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有46万家公司倒闭,包括运营执照被取消的,以及自我宣布停止营业的公司,还包括26000家从事出口的企业。 (3) 根据《中国经济形势全景图报告》数据显示: 2022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1.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2%、-3.3%、6.7%和-13.9%。 鉴于上述三个原因,华为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催化了一些关注者的忧虑,那么华为的第五次危机真的来了吗?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余承东就回应说道:“任总一直是有很强危机感的企业家,始终居安思危、拒绝惰怠。这次对华为公司内部的讲话,是在三年多时间里连续经历美国四轮极端严苛制裁的背景下,加上外部环境的俄乌战争和疫情管控的影响,公司经营的困难风险,智能汽车业务还处于投资期巨额亏损,终端(消费者)业务面临极端困难的背景下的讲话,提醒各级主管减少盲目投资与扩张,重视利润与现金流,改善经营质量,让企业活下来。” 作为老华为人的余承东,其视角真实客观,可信度更高。梳理中外企业家时发现,作为科学企业家,其危机意识更浓厚。除了任正非,索尼创始人井深大也一直把危机感植入索尼公司的知识创造场所中,甚至时刻在内部指导中敲着警钟。20世纪60年代,索尼发展势如破竹——1958年12月,索尼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TV8301;1961年,索尼在美国发行200万股普通股票,成为二战后第一家在美国公开发行股票的日本公司,同年,盛田昭夫成立索尼设计中心,由大贺典雄主持;1962年,索尼香港有限公司成立;1963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 1961年,井深大却忧心忡忡地写道:“在15年前索尼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以外,还拥有些什么?除了不屈不挠的意志、索尼精神和集体的力量以外,我们还有哪些财产?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的和谐’‘团结、协作’像泉水一样喷涌着。但在现在气派的建筑物中,我们却任这些曾经的精神慢慢沉睡,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可怕!我在感受到恐惧的同时,还体会到了深刻的道理。更感受到了我肩上的责任。” 1967年,从欧洲考察回来的井深大不满地说:“前段时间,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去了一次欧洲。在欧洲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每个国家都有着一种‘老大国’的感觉,感受不到一丝年轻的气息……而回国后,当我看到索尼的现状时,竟强烈地感到索尼也与欧洲各国一样,呈现着一种衰老的感觉。” 大量事实证明,谁能在残酷的市场丛林中活下来?唯有惶者。这样的命题已经被企业家们证明了无数次。究其原因,企业家们相信,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2000年,华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扬眉吐气地出现在中国本土市场的C位——凭借220亿元的营业收入,纯利润29亿元的业绩,站在中国电子行业的第一梯队的队伍里,位列全国电子百强企业首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的发展势头迅猛无比,剑指全球市场。 此刻,骄傲的姿态已经写在众多华为人的脸上,他们中有的怡然自得,有的喜上眉梢……与之存在天壤之别的是,作为华为创始人的任正非却忧心忡忡。2001年3月,他在华为的内刊上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一文,给“踌躇满志”的华为人泼了一盆冷水。 在文中,任正非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是不是头脑里已经没有危机这根弦了,是不是已经没有自我批判能力或者已经很少了。那么,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我们可能是真没有办法了。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危机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活下去。大家知道,有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确实了不起,但去年说下来就下来,眨眼之间这个公司就几乎崩溃了。当然,他们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他们还能东山再起。最多这两年衰退一下,过两年又会世界领先。而华为有什么呢?我们没有人家雄厚的基础,如果华为再没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崩溃后,将来就会一无所有,再也不能复活。” 这样的开篇,让中国诸多的企业家们目瞪口呆,以至于有人质疑任正非撰写此文的真正“动机”: 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行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 不管如何,时至今日,“动机论”已经成为如烟过往,无人再提及。但是《华为的冬天》这篇力透纸背的文字棒喝了正在陷入沾沾自喜的、沉醉业绩的华为人,既是召唤华为人需要再接再厉,同时也给通信行业敲响了警钟,毕竟互联网大泡沫破裂即将影响通信行业,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这样的滞后效应已经箭在弦上。 任正非写道:“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接下来的危机印证了任正非对行业危机预言的深远洞见,《华为的冬天》也由此广为流传,“冬天”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2001年,在樱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时节,任正非和他的团队前往日本。他们此行不是感受日本异国春天的气息,也不是欣赏漫山遍野的樱花,而是为了学习日本度过冬天的经验。任正非回国后写道:“有人将企业比作一条船,松下电工就把自己的企业比作是冰海里的一条船。在松下电工,我们看到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华为还未处在冬天的位置,在秋末冬初,能认真向别人学习,加快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改进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裁并不必要的机构,精简富余的员工,加强员工的自我培训和素质提高。居安思危,也许冬天来临之前,我们已做好了棉袄。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其后,在无数个“冬天”中,华为从谷底反弹,一步一个脚印,行军在从中国本土市场冠军到世界冠军的路上。 2008年,华为先是超越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成功跨入全球前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后,华为先后赶超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最后击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主思科。2017年6月,德罗洛集团(DellOro Group)发布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凭借自己第一季度的不凡表现,华为在核心路由器市场打破20多年来思科独占其市场份额的局面,一跃成为全球核心路由器市场冠军。 1. 深入剖析华为管理法精髓:本书由资深财经管理专家周锡冰精心撰写,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华为管理法的核心要素与实践案例,为读者揭示了华为持续成功的秘密武器。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创业者,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管理智慧。 2. 多维度解读任正非:本书多角度、立体地展现了任正非的领导风格与管理哲学,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位商业巨擘的独特魅力与远见卓识。 3. 实战案例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不仅包含大量华为内部的实战案例,还结合了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帮助读者在理解华为管理法的同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自己的企业或组织中,实现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4. 实用性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书中提炼的华为管理精髓,如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冬天哲学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对正在寻求转型升级的企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实战宝典。